叶德豪:四方安全对话 美日澳印各有盘算

时间:2021-03-16 12:3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01周报

作者:叶德豪

上周五(3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菅义伟、澳洲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和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以视像会议方式召开了为时约两小时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领袖峰会,是为历史首次。虽然会后的联合声明中继续用上“自由开放印太”的惯常外交用语,老旧用词之中却见四国“疫苗外交”罕有的实质联合行动。

Quad四国将建立“Quad疫苗伙伴计划”,由美日出资增强印度的疫苗产能,预期在2022年底前生产至少10亿支新冠疫苗,而澳洲与日本则会分别处理针对东南亚国家的疫苗供应,前者负责“最后一公里”的运输,后者亦会帮助发展中国家购买疫苗和冷冻链的支援。

除此之外,四国亦将成立高层级的“Quad疫苗专家小组”,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支援相关疫苗计划。

四国将在气候问题和关键高新科技问题上分别成立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将发展技术设计、发展和使用的原则、合作发展技术标准、在遥距通讯建设及设备供应多元化等项目鼓励合作、监察包括生物科技等关键高新科技机遇,并就关键技术供应链展开对话。

此前,《日经新闻》报道指,四国将在稀土供应上进行合作,以对抗中国在有关供应上的绝对优势。

“印太版北约”的预兆?

相较于此前与Quad相关的目标性文件,四国领袖的联合声明以《Quad的精神》为题,其任务宣言也特别加入了“民主价值”、“领土完整”等词语,还特别提到在印太外交圈中被视为针对中国对南海主权声称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事后即指,虽然峰会焦点不在中国,但“四位领袖都有讨论中国构成的威胁,亦清楚他们都没有对中国有任何幻想”,并称他们都相信民主会胜过“专制”。

虽然峰会的即时成果似乎只是展现印太地区与中国“疫苗外交”的比拼,但不少人均预期Quad将随着中国力量愈加雄起而变得更为重要,其合作广度,以至扩张至其他区内国家的趋向也将日益显着,长远而言,有望发展成以制衡中国为首要目标的“印太版北约”。

拜登指“自由开放印太”对各国未来“至为关键”(essential);菅义伟则称他对中国尝试改变区内现状表达了强烈抗议;莫里森指峰会是“全新层级的合作”;莫迪亦称Quad终于“长大成人”,成为“地区稳定的重要支柱”。四人确定将在本年底前再进行面对面峰会。

峰会前后的一连串外交活动也似乎显示各国积极进取的姿态。先有菅义伟与莫迪上周二(3月9日)通话,莫迪还用上了最早由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立下的“自由开放印太”用语,强调印日合作。继而又有峰会前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加藤胜信确认,菅义伟将于今年4月上旬访问美国,与拜登会晤,成为后者上任以来亲身接待的首位外国领袖。

随着峰会的结束,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与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将在本周二至本周四(3月16至18日)以外长、防长“2+2”的模式接连访问日本及传闻获拉拢加入Quad的韩国,与日本外务大臣茂木敏充和防卫大臣岸信夫,以及韩国外长郑义溶及防长徐旭会面。

其后,奥斯汀将转访印度会见其防长辛格(Rajnath Singh),而布林肯则会在返回华盛顿途中与国安顾问沙利文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Anchorage)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举行另一配搭的“2+2”会晤。

对此会面,白宫发言人普萨基(Jen Psaki)上周三(3月10日)强调在美国领土上举行拜登政府与中方官员首次会面的重要性,并且特别点明会面发生在美国与盟友沟通之后。布林肯同日在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听证上亦表明,安克雷奇会面并非如小布殊、奥巴马时代般强调互相理解的“战略对话”,并确定美国没有准备也不会考虑以对北京的让步换取诸如气候变化议题上的合作。

如此频繁的“联盟制华”外交动作,配合滴水不漏的强硬言词,似乎显示出Quad确有可能成为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区制衡中国的重要工具。

冷战格局不复存在

首先,Quad四国在贸易层面上并没有太多共同利益,其共同目标则只有在地区安全和地缘政治的范畴之上,不同于以往北约各国全方位针对苏联的境况。这就决定了“印太版北约”的虚妄。毕竟安全问题只能是一国外交全盘考量的一个元素,而非全部。

虽然,提升Quad的地位最先由安倍推动,其继任者菅义伟也强调Quad经历困难后重拾“新动力”,可是,此刻已非日本经济体量尚大于中国的2007年,即使是在安倍本人的执政后期,也显示出日本对华的策略有变。从安倍2018年时隔多年的访华破冰,到菅义伟上任后敲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使中日韩首次隶属同一自贸区,都可见日本已实质上接受了中国兴起的事实,从只强调中国威胁,转向争议下共同发展互利的格局。

与中国经贸关系极其紧密的澳洲,虽然自去年因要求世界衞生组织独立调查新冠疫情源头等争议引发中国不满,其后也进一步倒向美日的地区安全立场,可是经济格局却不易随意调动,因此莫里森最终也无可避免要走回中间路线,难以成为美国制华的马前卒。

而去年与中国爆发边境冲突的印度,虽然极力维持其在印度洋的地缘大国地位,可是其在经济力量却远不及中国,且有着深厚的不结盟传统,军备上也一直在俄罗斯的“生态圈”中,难与美国构成围堵中国的准军事性同盟。莫迪本人在峰会前就强调,Quad是印度“全球一家”古哲学思想的延伸,似乎就是要暗示其不结盟的既有立场。

即使是如今主政美国的拜登当局,虽然认定了中国是对民主世界的最大挑战,声言要与之进行“极端竞争”,然而也强调在气候等议题上将寻求与中国合作。加上两国斩不断的紧密经贸关系,种种因素都决定了连美国本身也难以想像Quad会成为另一个“北约”。

在拜登政府的主导下,Quad的地缘重要性确有望提升,但要发展至冷战时代北约的层级,可说是痴人说梦。

赞一下
(3)
75%
赞一下
(1)
2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