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汶:英国王室滑稽剧目 还会演多久?

时间:2021-03-14 10:0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01周报

作者:刘彦汶

英国王室近日再成全球焦点。早于去年初宣布停用“王室”头衔并移居美国加州的英国哈里王子及妻子梅根,在接受美国名嘴奥花云费专访时,大爆宫中生活不快经历,包括受到种族歧视、情绪困扰也得不到支援等等,结果引爆轩然大波——不但掀起英美文化论争,而且触发王室存废的讨论。然而,不难预见的是,即使英国王室早已丑闻缠身,但人们似乎仍未厌倦这套肥皂剧目,而王室成员也得以继续显现偶尔的高贵和道德;只是,现代社会人人平等,不论什么制度和文化,如果永远抱持高人一等的优越心态,恐怕迟早都会被淘汰。

英美舆论大相迳庭

梅根在奥花云费的专访中,指控王室人员对她不公平,例如基于梅根的非裔血统而非常关注其与哈里之子阿奇的肤色,令她情绪低落萌生自杀念头等等,吸引逾4000万人次观看,并且引发全球轰动,影响力堪比哈里王子之母、已故英国王妃戴安娜在1995年对王室的控诉。事件更被视为英美文化之战,即英国的保守风气及阶级观念与美国的自由主义及平等价值的对决——英国传媒大多对两人说法抱有怀疑态度,倾向维护王室,例如《每日快报》在封面质疑哈里夫妇自私自利,ITV也在头条形容他俩“载满弹药接连轰炸白金汉宫”;美国传媒则聚焦英国王室种族歧视如何“严重”,并对勇于发声的梅根予以同情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哈里夫妇首次掀起英美两地文化论争。早在去年初,哈里夫妇宣布停用“王室”头衔、放弃国家资助、移居美国加州生活时,就曾引起两地激辩。当时美国舆论普遍赞扬他们“果敢”、大胆摆脱王室枷锁、致力追求自己人生,甚至把矛头直指英国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批评英国人沉溺于旧有思想、自以爲比其他人高尚;反观英国,不是“自我抗辩”,就是发表一些极具“歧视”意味的尖酸刻薄评论,例如本身就被指排斥移民的首相约翰逊胞妹Rachel Johnson曾撰文形容梅根拥有“异国基因”(exotic DNA),而《每日邮报》甚至讽刺梅根家族“从棉花田奴隶变王室成员”是“真正的阶级向上流动”。

当“保守”遇上“自由”

事隔一年,英美两地仍然贯彻南辕北辙的评论,表面上看,无疑是英国保守主义文化与美国自由主义对碰的差异。英国注重传统、阶级分明,相信白人至上,期望王室既然享有特权,就有责任履行义务,必须表现得体,成为道德典范;相比之下,美国看似追求平等独立,不愿背负传统责任,但同样高举“美国至上”的“例外主义”,再加上当地对待种族议题的“政治正确”之风盛行,难怪来自美国的梅根会和英国的王室格格不入。

而和去年一样,是次哈里夫妇的专访争议,同样触发关于王室存废的讨论。例如专访播出后,社交媒体Twitter上一度涌现““#AbolishTheMonarchy”(废除君主制)的标签,而早于1983年就成立的反君主制组织“共和国(Republic),更声称王室现正遭遇1936年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而退位以来的最大危机,认为“这个腐败机构”必须去除。

不过,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民望仍然居高不下,她的存在对国民而言好比信仰,相信短期之内君主制度仍然难以被撼动。例如,英国白金汉宫日前(3月9日)代女王发表约60字的简短声明,表示对事件感到难过,也已得悉和关注种族议题,并承诺会私下处理事件,又以一句“回忆可能各有所别(some recollections may vary)”引人遐想,便获网民大赞精警。

世上没有谁比谁高尚

然而,这不代表英国王室就能安枕无忧。例如英国研究机构YouGov曾于专访播出后进行民调,结果发现尽管整体舆论倾向同情女王及王室(36:22),但对于18至24岁年轻世代来说,有61%认同哈里夫妇受到不公对待。曾任英国内政大臣的Norman Baker指出,梅根的加入本是王室改进的机会,但王室却假装世界如昔,就算梅根带来麻烦,王室同样处理不当。

事实上,英国王室数十年来屡爆丑闻,例如王位第一继任人查理斯王子早年的偷情和婚变,以及英女王次子安德鲁王子前年卷入的性丑闻,但英国国民似乎仍未厌倦这出滑稽剧目,甚至一厢情愿地寄望王室继续维持高贵和道德——即使王室成员只是偶尔显现也能心满意足。不过,英女王地位再巩固,王位也终将交棒,如果继任的是声望不振的查理斯,相信王室的存废或会再次成为议题,诸如新西兰、加拿大及澳洲等英联邦国家,或会走向共和制。

更重要的是,英国王室的存在,本来就与现代社会追求人人平等的基本共识存在矛盾,正如美国种族歧视的根深蒂固一样,不管“政治正确”如何盛行,多少年来悬而未改。只是,英国也好,美国也罢,不论什么制度和文化,如果永远抱持高人一等的优越心态而无法与时并进,恐怕迟早都会被淘汰。

赞一下
(3)
75%
赞一下
(1)
2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