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美阿拉斯加会晤 互相交底减少误判

时间:2021-03-14 10:0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明报社评

中共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周四将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会晤。尽管美方在会谈前摆足强硬姿态,外界对此次会面的成果亦多不看好,但会面能够举行,说明双方都有谈的意愿,即使双方立场可能相距甚远,这毕竟是拜登上台后,中美首度高层级面对面会谈,有机会开启中美互动新阶段。谈总比不谈好,闭门沟通好过咪高峰骂战,双方可藉此机会互相交底,减少误判,降低冲突风险。

抢先公布强调主场

美方会前以势压人

中美上一次外交高层对话是去年6月,杨洁篪与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夏威夷会晤。这次对话前,有几个细节值得玩味。

一是公布时机,3月9日晚,香港和美国传媒报道双方筹备对话,11日一早,美方就抢先中方十几小时对外宣布会晤的消息,似乎有先声夺人的考虑。

二是会面地点选在阿拉斯加,有避开传媒低调举行的考量。若在华盛顿举行,会令拜登政府面对诸多压力;对中国而言,出于对等考虑,也不愿前往。阿拉斯加是当年中美开通直航时,中途必停加油之地,对双方而言,既有技术意义,也具政治含义,且位处中间,双方相向而行,各走一步。惟白宫发言人普萨基宣称,“对我们来说,本届政府与中国官员的首次会晤在美国本土举行……这一点很重要”,暗示仍是美方主场。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是会晤定位,中方称之为“中美高层战略对话”。过往中美曾有战略安全对话机制,由外交和军方官员参加,2016年最后一次战略安全对话,就是由时任常务副国务卿的布林肯与中国常务副外长张业遂共同主持。或许是为过去与中方的交往撇清,布林肯10日在众议院外委会的听证会上,否认这次是“战略对话”,强调不会回到过去的那种高层对话模式,“现阶段无意进行一系列的后续接触”,并重申“美国不会为争取与中国的合作空间,而在其他领域作出让步”。可见,在谈什么和怎么谈的问题上,美方利用各种方式显示“主动权”,以势压人。

由于美国政坛目前保守气氛浓厚,对华取态偏向负面,作为相对弱势的政府,拜登政府的政治基础并不牢固,面临明年的中期选举,若在国内重大问题上无法获得突破,亟需在外交上示强,对其外交团队来说,对华强硬就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姿态。

在这次会晤前,美方动作多多,总统拜登昨日主持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首次视像峰会,主题之一就是制衡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布林肯上月才出席了欧盟外长会议,本周将先与防长奥斯汀连袂访问日韩,出席与两国的“2+2”会议,然后奥斯汀还将出访印度。美方连串行程向外界传递的信息就是,在与中国外交高层接触之前,美国已经与盟友作了充分沟通和立场协调。如普萨基所言,以与盟友“步调一致的方式”(in lockstep)处理美中关系,用美国学者的话说,就是“从实力地位(a position of strength)与中国打交道”。

双边关系面临重启关头

立场坚定还需策略灵活

既然如此,中美举行这次会面目的何在?恢复接触并非中方一厢情愿,布林肯曾经指出,“中国是美国21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考验”,管控好中美关系,是拜登政府外交的优先任务之一。普萨基透露,这次会晤将是“一个解决大范围议题的机会”。美国传媒引述拜登政府官员的话说,这次会就双方对各自国内政治的期望和计划,以及国际、地区和全球目标交换意见。分析认为,拜登政府并未将中国标签为敌人,为改善对华关系开启了大门。美国的核心利益,就是要确保中国不把美国视作衰落中的国家,并试图从中占便宜。

对中方来说,王毅在去年7月公开建议,中美可以一起理出“合作”、“对话”与“管控”3份清单,此次会晤正是理出这些清单的机会,双方可藉机构建双边关系的“总体框架”。虽然涉疆、涉港、涉台问题关乎中方核心利益,中方强调无退让空间,但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在中美关系面临重启的重大关头,北京既要坚持政策坚定性,也会注重策略的灵活性。

就以台湾问题为例,与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有所不同,白宫主管亚洲政策的坎贝尔(Kurt Campbell)近期暗示,美方期待看到两岸重启对话。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重提“两岸一家亲”,令人对两岸恢复沟通产生了一丝遐想。

去年在疫情、政治多重冲击的背景下,中美贸易额仍达到5867亿美元,增长8.3%,今年前两个月,双边贸易总额增长69.6%,中国对美顺差增长88.2%。由此可见,中美在疫情、经济、气候变化等领域都有合作的空间,但前提是管控好分歧和竞争,即使不能做到战略互信,至少应降低战略互疑,消除潜在的冲突危机。这次阿拉斯加会晤,若能在这方面有个好的开端,中美双方就不虚此行了。

赞一下
(1)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