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群体免疫始于疫苗接种

时间:2021-03-10 07:2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社论:群体免疫始于疫苗接种

?

去年12月30日,新加坡开展冠病疫苗接种计划,象征我国的防疫工作迈入另一个里程碑。截至今年3月7日,约37万9000人已经接种首剂疫苗,其中21万7000人完成了第二剂疫苗的接种。优先接种疫苗者包括医护人员,制服队伍,以及在航空业、海事业与陆路交通服务的前线人员。此外,70岁及以上的年长者属于高危人群,也获得优先接种。

随着更多冠病疫苗供应运抵我国,政府加速疫苗接种工作。卫生部前天宣布,60岁至69岁人士将在这几天内陆续收到疫苗接种预约通知。同时,它也把接种计划扩大至更多必要服务人员,包括邮差和送货员、记者及银行人员。另一方面,超过15万名教育机构职员今天开始逐步接种疫苗,而住在规模最大的五个客工宿舍的1万名客工也率先接种。

据估计,到了下个月,政府将为125万人接种疫苗。防疫专家表示,全国若有70%至75%人口接种疫苗,就有望达到群体免疫。虽然我国要达到群体免疫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但是疫苗接种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将有助于我们更早地摆脱冠病的威胁,并加速经济复苏的步伐。

在我国,所有新加坡人和本地长期居民都有机会免费接种,但是疫苗接种并非强制性。因此,疫苗接种要达到群体免疫所需的人数,有赖于民众的信任与支持。在这方面,政府的宣导工作以及政治领袖以身作则接种疫苗,大大缓解了人们对疫苗安全性的顾虑。

从《联合早报·交流站》的读者来函反映出,有国人因健康理由被拒于接种门外而感到懊恼与不满;有国人则期待获得优先接种的机会。尽管如此,疫苗是在疫情期间紧急推出,科研人员还必须收集相关的资料,因此疫苗还存在许多未知的因素。此外,少数的接种者对疫苗产生较强烈的不良反应,再加上最近在韩国以及香港发生疫苗接种后死亡的事件,也难免引起人们的忧虑。

我国在选用疫苗时,都经过详细的科学认证,并在疫苗资料的分享方面,力求透明。然而,由于疫苗存在许多未知的因素,因此有关当局继续以透明与即时的方式,消弭人们心中对疫苗可能出现的疑团,将有助于推动疫苗接种计划。此外,海外接种疫苗后死亡的事件引起广泛的关注,这些事件或许纯属巧合,也可能有人为疏忽的因素,有关当局在接获相关的科学报告后即时与国人分享,这将协助国人对疫苗接种做出知情的选择。

其次,政府在加速疫苗接种计划时,设立了更多疫苗接种中心,也将疫苗接种工作外包给医疗机构。由于接下来的接种人数激增,有关当局在控制人流以及等候时间方面做好妥善的安排,将能提高人们对疫苗接种的接受度。更为重要的是,有关当局应确保承接外包的医疗机构严格遵守安全程序,避免人为的疏忽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表示,疫苗接种发生不良事件,除了巧合之外,也可能与疫苗的储存、运输或接种方式有关。这意味着监管者必须严格把关。

疫苗保护接种者免受病毒的伤害,但目前的科学资料还无法确定疫苗是否能确保接种者免受病毒的感染,也还不知道病毒是否可通过接种者传播给他人。因此,一些国家在推行疫苗接种后迫不及待地放松防疫措施,并允许人们无须戴口罩与群聚,可能使防疫工作功亏一篑。

在还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之前,即使在广泛疫苗接种后,我们不能放松病毒检测与防疫措施,包括隔离、戴口罩、勤洗手与保持社交距离,以阻断病毒的传播链。在边境开放方面,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拿捏开放的速度与方式。

全球的冠病疫情仍变化无常,病毒变异毒株的出现也为防疫工作增添挑战。这是一场持久战,但是疫苗的广泛接种为群体免疫带来希望。在这方面,新加坡在本区域站在最前沿,并有条件成为最早走出疫情的国家之一。

赞一下
(1)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