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疫苗接种事故频生 港府勿让市民失信心

时间:2021-03-09 09:0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明报社评

接连有香港市民接种科兴疫苗之后,出现事故,到昨晚11时,先后有3人报称在接种后死亡,多人不适或严重异常,其中两人危殆。从市民反应看来,事故已经形成“疫苗犹豫”情绪并扩散,随着BioNTech(复必泰)开展接种,异常事故将持续增加,即是说“接种与事故”会成为常态,当局必须果断采取措施,避免市民对疫苗产生信心危机。政府须引导市民从科学角度体待疫苗副作用,以平常心应对,而不是被情绪主导得相惊伯有,使香港可以发挥疫苗的重要效用,遏制疫情。

三宗死亡个案

市民被泼冷水

昨日,新冠疫苗临牀事件评估专家委员会评估了4宗事故,分别是55岁女子(死亡)、80岁男长者(危殆)、72岁女长者(危殆),3人都有长期病史,专家评估病况后,认为3人各有致死或危殆原因,与接种疫苗并无直接关系;至于一名71岁男子,接种疫苗4日后晕倒家中,送院经急症室抢救无效,死因尚待解剖结果确定,由于这名男子并无长期病患,他的死与接种疫苗有没有关系,备受关注。当局在有解剖结果之后,须尽快如实交代。

香港新冠疫苗接种计划启动之后,初步反应热烈,市民争相预约接种,一度远超当局登记系统的负荷,但是首宗六旬男子死亡事故后,打击了市民的积极性,接种率跌逾两成半,不少已登记市民取态转为犹豫,临时“甩底”,缺席接种,预约登记也明显减少。随着愈来愈多人接种疫苗,死亡和严重事故也会增加,当局须及时慎重处理,以免挫损更多市民对疫苗的信心。

“疫苗与事故”的关系,按顺序是“有人接种后死亡”,不过,这个客观陈述并无必然因果关系。理清两者关系,当局除了口头解说,或许可以援引数据,让公众认识疫苗与事故的关系。例如,专家昨日评估的两宗个案与中风有关,即使没有新冠疫情,香港每日都有市民不幸中风,甚至因而死亡的个案;两周前,香港启动接种疫苗计划,由于时间尚短,总体中风数字或许未能说明状况,设若再过两星期,当局整理香港一个月内的中风个案,或许可以对照出接种疫苗是否导致、诱发中风的因素。只要数据披露做到深入浅出,社会藉此认知真象,而非让公众单凭感觉或是道听涂说,偏离了真实情况。

当局就出现事故,须及时尽快处理。专家于协助公众认识疫苗接种,起到重要作用,可以得到制止以讹传讹,端正整体社会认知疫苗的效果。接种计划开展以来,迄今所见专家在短时间就死亡或严重事故作出评估结果,效果良好,不过,接种计划扩大之后,涉及约370万人,到时是否有足够专家应付更繁重评估工作,当局须事先安排部署,避免出现专家评估疲劳。若未能及时让公众认知真相,对疫苗接种会有反效果。

尽快如实透明

协助市民判断

当局应对事故,必须做到高透明度,若一些举措让公众认为当局有所隐瞒,损害会很大。例如,首宗接种后出现死亡事故之前,当局每日都有披露预约接种人数,死亡事故出现后,市民预约登记显着减少,当局不再公布。这个处理,性质无异于报忧不报喜,很要不得。公众因为事故而预约接种减少了,此乃人之常情,当局要做的是开诚布公,让公众知道社会整体怎样反应。当局只要及时、如实解说,提供真实数据,会有助于公众恢复信心。遇到触及公众恐慌的事故,若选择性披露资讯,破坏力可能会很大,当局务须警惕。

另外,有一个实际状况。迄今所见事故,多数接种者有长期病患,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虽然专家和医生一再说这类病患控制不好的人,暂勿接种疫苗,但是“三高”怎样才算控制得好或不好,一般人不容易判断,有建议当局订出数据准则,让市民参考和知所遵循。这个建议值得当局考虑,协助市民更了解自己的情况,减少事故出现机率。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单靠疫苗无法战胜新冠病毒,不过疫苗是遏制疫情的重要武器,目前各国疫苗接种率较多的国家,例如以色列、英国,疫情大幅度减轻,感染率、重病率等都明显改善,正在有序解封,争取回复正常生活。两国疫苗那么快取得成绩,与短时间内大量国民接种有很大关系,因为疫情数据亮丽,令到原来抵触疫苗的人难有置喙之地,于是内部迅速凝聚共识,疫苗接种获得更多助力,国民焦点从副作用转移到遏制疫情。特区政府须汲取这些经验,在科学主导下,尽快让最多市民接种疫苗,扭转香港疫情胶着的局面。疫苗可以让市民看到曙光,摆脱疫情,重过正常生活,就看当局如何善加利用了。

赞一下
(11)
84.6%
赞一下
(2)
15.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