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经济增长重设指标 蓝图留有余地

时间:2021-03-07 08:4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明报社评

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重新设定年度经济发展的指标,即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以上。此举有两点出乎意料,一是外界曾预料中国不会订立具体的增长目标,理由是设立目标会鼓励盲目追求速度,令地方政府债务增加;二是由于中国疫情控制较佳,预期今年内地经济会有较高增幅,6%相对保守。但李克强和内地财金官员的解释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仍需一定的速度,尤其在疫后复苏的大背景下,设立增长目标可为民生就业提供保障,而在疫情和外部环境变数仍多的情况下,6%是留有余地的务实目标。

全能政府经济为中心

增速低影响就业民生

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去年两会延至5月才召开,政府工作报告首度未设经济增长目标,当时李克强的解释是因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中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对于今年重设增长目标,李克强称是“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简报未来5年的十四五规划内容时,李克强亦强调各年度视情况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显示设立年度经济增长目标的做法,将会坚持下去。

世界上多数国家政府的确不设定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但作为承担无限责任的全能型政府,中国政府长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持经济增长目标,是促进持续增长的动力之源,亦是执政基础的认受性来源。就业增加与民生保障,需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经济增速下降,会令失业率增加。有分析认为,内地GDP下滑两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一个百分点。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质量就没有载体,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6%的目标设立,是有根据,也是审慎务实的。去年在经济活动几近暂停数月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有2.3%的增幅,令外界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判普遍乐观,摩根士丹利、高盛、花旗、德意志银行等预计今年中国GDP增速为7.5%至9.5%之间,世界银行的预测是7.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是8.1%。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受访时透露,中国今年1、2月份出口增幅或逾50%,采购经理指数(PMI)等先行指标一直保持在50%以上,用电量、发电量的增幅企稳在20%以上,在在显示中国经济复苏的力度很强。因此,外界认为,中国今年的增长目标定在8%似乎更加合理。

不过,中国政府历来的行事风格都不希望目标落空,而是取乎其中,得乎其上,能超额完成。设立年度目标,不仅要考虑当年的情况,还要统筹考虑接下来几年的变化,尽可能避免预期目标每年忽高忽低,以保持长期平稳发展。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言,今年面临困难和挑战不少,其中疫情和外部环境,是两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何立峰也承认,虽然农业和制造业形势较佳,但服务业“难点、问题、堵点相对比较多”,特别是酒店住宿、客运服务、旅游娱乐方面的问题要多一些,“中小微企业困难会大一些”。

取乎其中盼超额完成

变数仍大力保中小企

李克强和财政部长刘昆都已预告,今年赤字率3.2%左右,低于去年的3.6%,停发抗疫特别国债,一些补助政策到期将会逐步退出,惟宏观政策“不会急转弯”。因此,工作重点仍是加大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力度,所谓“市场主体”,即是包括个体户在内的全国1.2亿各类大小公司,其中私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占绝大多数,它们不仅是中国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创造就业岗位的主力担当,去年受疫情影响,全国有300多万家小型私营企业结业。所以,中央将保市场主体与保就业、保民生、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并列,李克强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对保中小微企提出“留得青山,赢得未来”的口号。今年,他进一步提出多项保中小微企的举措,包括延长增值税优惠期限、提高增值税起征点、所得税再减半征收、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贷款增长30%以上、续推降低工商业电价、中小企宽频和专线收费平均再降10%等,以利“青山常在、生机盎然”。

对于外界关注的中国债务问题,新冠疫情干扰了过去几年的去杠杆努力。去年,中国债务与GDP的比率,由250%又遽升至270%。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脱贫、防治污染并列为去年的三大攻坚战,政府工作报告肯定了过去5年“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今年的工作任务,也包括“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惟国务院官员表示,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世界各国都一样。看来,北京已将防风险作为金融监管的日常工作,而不再用“攻坚战”形式,奢望毕其功于一役了。

赞一下
(8)
88.9%
赞一下
(1)
11.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