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操作凤梨 两岸春暖花开成春寒料峭

时间:2021-03-05 08:3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时社论

原本期望两岸关系春暖花开,但蔡英文就凤梨事件在民进党中常会上高喊“台湾不会被打倒”,再次凸显民进党不愿“去政治化”处理两岸经贸议题的态度,机会之窗可能就此关上。国台办发言人第二次回应凤梨议题时,强硬批驳民进党政府“刻意歪曲”、“攻击抹黑大陆”。

蔡政府处理凤梨事件相当混乱,暂且不谈讨好民粹的大内宣,蔡政府各层级及部会对该议题的定调就多次出现自相矛盾的状况。以陆委会主委邱太三最新表态为例,他希望双方回归两岸既有协议机制来处理,在这个情境下,蔡政府最该努力的就是促成两岸重启技术性沟通、共同寻求解决之道,而非刻意放话,升高到“抗中”层级。

但很遗憾,蔡英文以民进党主席身份发表“台湾不会被打倒”的谈话,实在错上加错。陆方已两次强调这是专业技术问题,农委会也承认去年曾获得陆方通报,输陆凤梨中有13批含介壳虫,两岸本应持续沟通释疑、争取撤销禁令,何来“被打倒”之说?

农委会几天前获得陆方禁令通报后,曾去函询问并获得陆方回应,显见两岸协议机制仍然有效,但26日晚二度去信说明,陆方再无回应,时间点恰好是蔡英文脸书“谴责”对岸、绿网军倾巢而出,让凤梨事件政治化后的数个小时。假如民进党政府继续政治操作,陆方必然一直“已读不回”,凤梨禁令将成为常态,甚至可能扩大到其他惠台农渔产品。

政治化失复谈契机

农委会原本希望透过《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机制继续沟通,在蔡政府自上而下的政治化操作之后,恐怕无疾而终。即便邱太三再度重申愿意透过既有协议管道处理争议,但陆方应该不会认帐。更何况,农委会在首次、二次去信陆方时,措词都强调应依据国际规范、国际条例原则,这些措词在坚守两岸沟通需以“一中”为底线的陆方看来,格外刺眼。因此,“政治问题政治解决”就变成大陆的优先事项。

凤梨事件爆发之初,赵春山等学者就敏锐注意到其中暗含的政治讯号,认为大陆官方愿意透过两岸既有的卫生、农业合作机制向台湾通报讯息;也有学者与媒体建议,以凤梨事件为契机,秉持求同存异的精神,从技术性问题开始重启两岸对话,逐步累积互信,重新建立两岸的互信与共识。不过,凤梨事件显示,双方已无让步空间,尤其民进党认定北京为九二共识“加注”促统目标,一中模糊空间压缩殆尽,蔡政府透过表述《宪法》和《两岸条例》“暗示”两岸之间的特殊关系,已经是民进党意识形态所能接受的极限。

至于是先要承认九二共识,再进行两岸事务性协商,还是先以事务性沟通推动两岸破冰,再徐图九二共识的新谅解,已成为“鸡生蛋、蛋生鸡”的难解问题。可以确认的是,由于蔡政府不承认九二共识,2016年以后包括《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等既有的两岸合作机制已处于“跛脚”状态,大部分业务磋商、专业探讨活动中断,仅剩的讯息通报功能还不时遭遇“已读不回”的尴尬。

最值得反思的案例,莫过于去年新冠肺炎爆发后,两岸就武汉返台专机、血友病童送药及临时返台等应急人道事项展开沟通协调,但在政治障碍下,既有的“白手套”机制不灵,只能靠民间人士、台商团体穿梭解决,大大降低了效率、增加不确定因素,即便最后付诸实施,却付出太多不必要的代价。

管控分重启沟通

看来凤梨事件不但未能促成两岸春暖花开,反而显得春寒料峭。但无论是哪一个政党治理,实施哪一种制度,终极目的都是增进人民福祉。邱太三主委认为后疫情时代两岸交流势必恢复,那么,就要剑及履及增加互信,不能说一套、做一套,更不能府院唱双簧。“管控分歧、恢复沟通”是最好的方向,两岸都应该传递一致的讯号,降低民粹干扰,做好重启技术性沟通的准备。

赞一下
(31)
83.8%
赞一下
(6)
16.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