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从脱贫摘帽到乡村振兴 力补农业短板

时间:2021-02-26 07:4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路透社

作者:沈燕

再伟大的口号终究需要落到实处来检验。2020年作为十三五收官之年,尽管受疫情困扰,中国仍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四宣布,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他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到,脱贫摘帽并不是终点,中国还将适时开展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习近平称。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特别是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脱贫摘帽成果要评估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将“精准脱贫”列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但在脱贫摘帽的攻坚战中,部分地区不乏为达标造假的情况,甚至有个别干部为应付脱贫考核,到贫困户家“装儿子”骗成绩、造假象。

新华社曾发“脱贫工作容不得’装儿子’式虚浮造假”的时评文章,指在脱贫工作国家省际交叉考核中,中部某县上演了一场干部“装儿子”的戏码。为应付检查,避免“露馅儿”,一名年轻干部“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想替贫困户回答问题、蒙混过关。

中国西部某地区的一位驻村干部也曾提到,当地曾经为了应付上级对村貌的考核,硬是花钱买了一堆人工绿植铺在领导检查车队经过的路上,一检查完这些花钱买的样品就扔垃圾堆了。

“这里的老百姓那么穷,这些钱用来买些种子化肥啥的不比应付检查装个样子好啊!形式主义害死人啊!”说起这件事,这位曾经的驻村干部依旧痛心疾首。

要防止脱贫摘帽的成果不实、不稳,脱贫后的评估跟进就显提很有必要。“党中央决定,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习近平在讲话中称。

他指出,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实施全面乡村振兴更是一项长期工程

而中国在扶贫方面的投入亦是不遗余力。数据显示,八年来,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601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发放9.2万亿元,东部地区企业赴扶贫协作地区累计投资1万多亿元。

如果说脱贫攻坚只是集中国家财力物力针对特定人群的定向帮扶,那么要实施全面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深层次问题,显然这项工作的难度更大。这或许也说明为何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聚焦农业,也突现中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

习近平讲道,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

上周末发布了新世纪以来的第十八个一号文件。中信证券的报告就点评称,在农业生产方面相比于过去主要有三个方面变化,粮食安全问题高度提升、种业首次单独成段表述、生猪养殖政策由短期产能恢复转为长期健康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也在解读中提到,五大政策举措首先是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第二是要求科技的支撑;第三是加大投入力度;第四是优化产业结构;第五是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

“实际上采取这样的措施最基本的就是要达到两个目标,一个就是要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原料的供给。第二就是要千方百计的促进农民的持续增收,这是我们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底线。”程国强称。

在他看来,不管是哪一年的农村工作,所有的政策所有战略的安排基本上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所谓的两位一体的政策目标的。

赞一下
(17)
70.8%
赞一下
(7)
29.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