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社评
两年一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遴选刚刚开始,贵州省的推选名单中出现茅台酒业集团的总工程师王莉,引起全国哗然,纷纷质疑提名的贵州省科协是否存在程序不公。即使贵州省和国家工程院出面澄清,仍未能打消民众的疑虑,反而引起对学术腐败以及科技研发资源地区分布不公的探讨。
工程院院士和科学院院士是国家对科技人员成就与水平的肯定,每两年增补院士一次,由各省科协、教育部以及科技人员所在单位提名,经中国科协等单位遴选后送工程院主席团审定后才能成为正式候选人,再经工程院所有院士投票,最后由主席团审议决定。目前阶段只是省科协提名公示的第一步。
贵州省科协在回应质疑表示,提名名单由专家委员会投票决定,王莉获得委员会三分之二票数,成为获提名4人中的其中一人,并表示王莉的研究方向是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曾发表论文105篇。程序与资格审定,都没有科技成就以外的考虑。
工程院在回应表示,王莉现在还不是正式候选人,而且增补院士的竞争激烈,往年正式候选人500多人,最后获选的不足100名新院士。如果王莉最终真的没有获选院士,一场争议可能就此平息,但同时也会掩盖院士遴选结构性的硬伤。
论文数量并非唯一标准
学术腐败突显酬庸文化
院士遴选的标准,纯粹看发表论文的篇数,甚至加上引用数量作为遴选条件,未必能够反映科学家的科技成就或者科研实力。王莉确实发表过105篇论文,但当中有多少篇是个人独力的研究成果,有多少是合着,而合着的论文,有多少是因为她的职位负责统筹研究,在论文上加上她的名字,这些都是内行人才能看清。
学术界是一个大社会,但细分到某学科的某个范畴,实际上也是一个小圈子,行内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互相给面子或者论资排辈的情况,行内人对此十分清楚,他们是否真的是从纯学术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为外人道。
茅台总工程师王莉的问题显之于外,因为茅台集团多年来都是贵州省的第一名纳税大户,2019年纳税329亿元人民币,贵州省政府的各个机构对茅台集团也会另眼相看,在院士提名给予“特殊照顾”,也在情理之中。而学术圈内的利益关系,则藏之于内,有没有互相酬庸的问题,值得深究。学术腐败的情况,在遴选两会院士的情况下,利益矛盾或许会局部显现,而在平常状态下,互相包庇而掩盖于行内,可能是恒常的比比皆是,外间难以洞察。
贵州省科协公布的情况,4名获提名的学者,经专家委员会审议,两人获得全票通过,两人包括王莉获得三分之二票数,详细原因未明。贵州位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科研单位水平更是乏善足陈。
科技资源地区不平衡
国家投放政策可改善
国家对科技研发资源的投资,全部投放在“985”、“211”大学,贵州只有一家大学属于这个范畴,获得分配的资源,连凤毛麟角也谈不上,贵州又如何有实力提名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呢?国家资源有限,要有效运用资源,适当倾斜在实力较强的科研单位与大学,无可厚非,但这是一个鸡与鸡蛋的关系,如果国家不投放资源在较为落后的地区,这些“科技贫困”的地区,什么时候才能培养出有实力的科技人才,什么时候才能依靠科技力量实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呢?科技力量的不平衡发展,实际上也在窒碍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回到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的问题,酿酒也是一门高端的科学,从材料的种子到种植的土壤,蒸馏的过程如何剔除杂质等等,都可以用科技手段精益求精,不能因为科技的工艺用于酿酒就抹杀科研的成就。问题是王莉酿酒技术的高低,茅台集团如何评价,不会牵涉社会关注,而被提名进入科技界殿堂,就要回应民众的诉求,民众更关心的是,作为国家科技最高荣誉的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应该名副其实,不能掺杂半点虚假。
王莉事件引发全国热议,实则反映民众对于酬庸文化的痛恨,政治酬庸管不了,商业酬庸管不着,文化酬庸管不住,如果连学术界这个最后的堡垒也被突破底线,整个社会风气也就无药可救。文化的改变端赖整个社会长期的努力才能移风易俗,但科技研发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则是中央政府可以从政策导向在短期内可以改变的事情,将资源全部投放在北京和教育部核定的少数大学,是对全国的不公平,也是对搞科研的学者的不公平。何时贵州能提名实力相当的科技人才,国家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