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解决台湾疫苗之乱 何不回归商业模式

时间:2021-02-20 09:0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台湾联合报社论

被称为“守住疫情下半场”关键的疫苗问题,台湾迄今无解。尽管政府宣称手握两千万剂疫苗,但多半最快要下半年才到货,其中还包括二期临床都没做完的本土疫苗。近日,更爆出台湾卫福部跳过大陆代理商,向德国BioNTech(BNT)药厂购买疫苗不成的纷争,让这场“疫苗之乱”乱上加乱。台湾“下半场”能否守住,让人存疑。

据台大公卫所公布的资料,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开始施打新冠疫苗,另有多国将在2月下旬开打,其中包括不少与台湾密切经贸往来国家。目前,国际间已开始讨论“边境何时开放”及国际“疫苗护照”议题;公卫专家预估,最快今年10月多数地区疫情即可解封。相形之下,台湾施打疫苗速度显然落后甚多。

台湾的疫苗政策走到今天地步,陈时中虽一手推给“外力针对”,事实上,并无直接证据证明大陆有针对台湾取得疫苗的情况。倒是蔡政府的疫苗政策一开始就走错路,去年上半年一味押注本土疫苗研发,直到下半年才想到寻求外购。但即便外购,也因决策上一片混乱,因而发生BNT疫苗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得而再失的闹剧。

台湾疫苗之乱的根本原因,是政府钱、权一把抓,轻忽了多路并进的分散原则。简言之,苏内阁想要用口罩的“中央集权”模式处理疫苗,把疫苗的选择、谈判、核准、数量、交货期程全部一手抓,连授权生产、国内代理也要插手指定厂商。接下来,疫苗的分配、施打排序、是否开放自费施打等,也都由政府牢牢掌控,就像管过头的口罩政策一样。

表面上看,由政府出面似更有利取得疫苗,而疫苗集中管控也可做最有效运用,并可对疫苗品质做好把关。然而,上述的有利情况全未浮现,反而是政府对购买疫苗存有成见,且充满政治考量,导致外购过程绑手绑脚。以新加坡为例,早早即指派18人的专家小组展开作业,不待各国疫苗的实验有效率揭晓即下单抢进,以确保抢先到手疫苗。反观台湾,因政治因素夹缠,迟迟无法决定,等到大国早一步抢光疫苗,台湾只落得两手空空。

如果政府外购容易引发政治杯葛,那么何不开放民间企业从商业管道取得?现行法规并未禁止民间企业外购疫苗。但在疫情管制下,所有防疫物资进口都须经过特许,新冠疫苗的进口也须经卫福部紧急许可;种种限制,当然让民间业者望风止步。事实上,以台湾各大药厂过去与国外药厂往来的经验,他们也许有更佳机会从商业管道取得疫苗,而不会硬碰外交针对。卫福部只要做好品质把关,不妨放手让民间业者在国际市场展开采购,以减少政府频频碰壁的窘境。民间业者取得疫苗后,可以交由政府统一安排施打,也可以开放部份让民众自费施打。如此,比起政府只手管控,是更为多元有效的作法。

目前,卫福部对于是否开放“自费施打”,态度曖昧。在疫苗数量不足时,若开放自费施打,极可能衍生公平性的争议。但如果开放商业采购,在疫苗质量和数量无虞的情况下,开放民众自费施打就有更大空间;有需求的民众,届时还能选择自己要打哪支疫苗。

对政府而言,一旦开放疫苗商业采购,可能会失去它资源分配一把抓的大权,甚至发生“民间买得到疫苗,政府却拿不到”的尴尬局面。然而,疫苗取得是与时间赛跑的迫切挑战,一直推给政治针对或外力介入终究于事无补,政府应该让出一些空间请民间帮忙出力,才是全民共赢的策略。

赞一下
(3)
50%
赞一下
(3)
5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