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鹏飞:孔子是社会主义者吗?

时间:2021-01-24 07:2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得鱼忘筌

基于恻隐心的平等价值,无法被当作凌驾一切的绝对的善。

在“公平正义”日益成为“时代精神”的当下,“平等”也越来越上升为不容质疑的价值。国务资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1月12日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新加坡政策研究所活动的发言内容,再次凸显平等之为“显学”的事实。尚达曼强调社会流动的重要性,并重申了“上行电动扶梯”的比喻,形容社会底层成员必须有向上提升的机会,以避免出现“永难翻身的底层阶级”(permanent underclass),这是他在其他场合所提出的相关概念。

换个角度说,“平等”价值蔚为主流,似乎反映了阶级对立在这个贫富悬殊严重的时代,隐然变成主要矛盾;而“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却又是社会主义的拿手好戏。无怪乎多个民调赫然发现,在资本主义大本营的美国,其年轻人这几年越来越青睐社会主义;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桑德斯险些代表民主党对垒特朗普,凭借的正是这股民意。

心理学指出,价值观与人的个性密切关联,有什么样的人格特质,就会侧重特定价值观。因此,人的政治立场其实跟其性格有关。研究证明,人的性格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亲和性、神经质——尽责性特质比较高的人,在政治上容易趋于保守;开放性特质比较高的人,政治上则偏向重视自由。同一个世界,会向不同性格的人昭示不一样的面向,例如贫富差距,尽责性的人会认为这是天道酬勤,因为付出越多,收获理应越大。相反,亲和性高的会怀疑在上者为富不仁,心疼在下者的悲惨处境,因此会注重“平等”。

所谓的亲和性,用另一个说法就是恻隐心。去年9月,在大选后的一场国会辩论里,工人党新科议员林志蔚批评政府决策重视效益却忽视正义,缺乏恻隐之心,尚达曼在回应时表示,恻隐之心不是任何个人或党派的专利。林志蔚所谓的正义,无疑是从“平等”的前提立论;原本不准备发言的尚达曼临场反驳,显示这个课题的重要性及敏感度。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跟任何事物一样,关键还在于分寸,因为“过犹不及”——恻隐心尤其然。亲和性非常接近于母性本能,对嗷嗷待哺的婴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在亲和性高的人的眼里,所有的不幸者就像婴儿那样,急需他们出手关爱。但这当中的陷阱就在于,如果用照顾婴儿那样的方式照顾孩子,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古训“慈母多败儿”,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同样的道理推而广之,对待不幸者,恻隐心固然重要,却必须把握分寸。北美的护理专业据说有一条原则:凡是受照顾者还能自理的,就绝对不要代劳。比如老人家还能勉强进食的,就算他颤抖地拿着汤匙,把食物送入嘴里,过程中汤匙里的食物还不时掉到桌面,护理人员仍然得袖手旁观。表面上看这显得很不近人情,但是背后的理念却是尊重受照顾者仅存的生活能力。如果护理人员直接给他喂食,下场反而是让受照顾者流失最后的自主能力。

照顾孩子的道理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母亲什么都不让孩子动手,出于爱心而凡事代劳,孩子不但无法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最终还因为难以摆脱对母亲的严重依赖,吊诡地产生对母亲的怨恨心理,甚至因为无法正常生活而形成愤世嫉俗的扭曲心态。

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则基于恻隐心的平等价值,恐怕就无法被当作凌驾一切的绝对的善了。平等之所以成为政界不敢忽视的时代精神,或许就在于贫富悬殊所催生的社会撕裂及民粹主义反弹,在英美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要矫不平等之枉,就必须更重视公平和正义;但与此同时,也必须警惕过正之弊。说白了,还是得回归中庸之道。

当下对于贫富差距所开出的药方,主要还是立足于反映恻隐心的高福利政策,如医疗、住房、教育等的大幅津贴或免费、最低工资制,激进的还包括无条件派钱,也就是所谓的“全民基本收入”(简称UBI)。反对者认为这势必导致养懒汉的恶果。这些当然都是可以也必须讨论的公共课题,然而“平等”毕竟不是“平均”。

可如今西方所盛行的主流倡议DIE(Diversity,多元化;Inclusivity,包容;Equity,均等),其中的“均等”却并非“平等”(Equality),后者指的是机会,前者则就结果而言,代表的是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齐头式理想。

或许有人会说,代表中庸之道的孔子不也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吗?跟许多人一样,我自己也曾望文生义地误读了这句话。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解:“均,谓各得其分。”孔子不是主张平均,而是强调人要守本分。儒家的礼乐精神,要求的是对不同社会身份的人,采取不同的行为和价值标准,反对一刀切的做法。所以孔子所患,不是财富分配的不均,而是人做非分之想、非分之事。

虽然今天已经不是身份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上行电动扶梯”被视为是保持社会稳定团结的关键手段,可是人毕竟还是会在任何时刻,都处于社会的某个阶层。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之际,安守现阶段的本分,“思不出其位”,脚踏实地,仍然是值得推崇的负责任精神。

(作者是本报言论组主任

[email protected]

赞一下
(11)
39.3%
赞一下
(17)
60.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