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国经济由国家垄断吗?

时间:2021-01-20 08:1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01观点

中国近年经济发展受到前所有未有的考验,先有中美贸易战,再而碰上百年一遇之大疫情。随着中国应对这些考验表现理想,不少西方评论重新理解中国社会经济制度,并开始用“国家资本主义”又或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来形容之。国家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周一(18日)在一金融创新论坛中,就此举出五点反驳这种说法,当中既有值得参考的地方,也有未曾论及的重点。

郭树清列出的五点大概分别是:1)对比起70年代时中国几乎没有非公有经济,现时中国民营经济总体达60%;2)国家的产业政策为市场导向改革;3)国企不存在补贴,更要在税率等方面承担更多责任;4)银行体系(即使是国有银行)没有惠待国企;5)劳工权益实际上受到更好的保护。

要理解郭树清为何集中在这五点,须要从他说出这五点的语境去看。郭树清这五点是在1月18日一个金融论坛上讲的,当时他是以金融监管机构的角色发言,解释中国在金融开放创新的重新,必须同时做好监管工作,坚持反垄断行为及对应不公平竞争等问题。近来不少国外的评论都以为,中国强调要做好监管及反垄断,是要打击像蚂蚁集团等富可敌国的民企,以推持国企的“垄断地位”。以美国为首的对华鹰派多将中国经济描述成由国有经济把持的非市场体系,不建议外资企业与中国做生意。故此,郭树清的五点反驳主要是站在解释中国的金融监管政策上讲的。

郭树清的五点反驳了部分西方人对于中国“国家垄断”的讲法。就如他所强调,中国即使有不少国企,但这些国企也是依照市场法则在营运。尤其是“十三五”时开始大力推动的“供给侧”改革就是为对应国企产能过剩、产能错配等问题而发起,其目的并非扭曲市场去帮助国企,反之更是要求国企更能配合市场进行改革。国企并没有得到制度上的倾斜,本身也是市场的持份者,自然谈不上什么“国家垄断”。

中国也是社会主义国家

但同时,由于谈话的脉络所限,郭树清的五点并非一个中国社会及经济的完整论述,故此也只能理解为他作为监管机构的角色,对了解整体中国经济制度还未足够。其中一个经常为人所忽略的重点是,中国虽然信服市场经济的法则,但中国并不奉行“资本主义”,或更精准一点说是西方自由经济主义的那套“资本主义”,中国本质上一直是“社会主义国家”。

去年8月,《经济学人》就曾在一篇名为〈习近平正在重塑国家资本主义。不要小看它〉的文章中试图探讨西方应如何重新更好地认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提到中国正采用“国家资本主义”(state capitalism)的制度,尤其是习近平自2012年掌权后创造的“习经济”(Xinomics)更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典范。这种讲法虽已比起过往诸多谬说更客观地探讨中国经济,但其认识论仍然是基建于西方中心的经济理论。

西方理论的一个常见假设是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两者是密不可分,这某程度上有一定道理,但却不是必然。尤其是西方对于资本主义的理解已走向于一种以资本累积为最终目的偏激手段时,就更显得未必与市场有必然的关系。至少对于中国而言,执政者认为市场开放改革并不等于放弃社会主义又或是放弃国有经济。

去年中国官媒之一的《求是》杂志重刊了习近平一篇在2015年的文章《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当中就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正好显示了中国经济以国家主导的经济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这显示中国并没有放弃国有经济的根本,但与此同时国有经济也必须与市场接轨,更好地于市场上生存。

归根结柢,在中国的经济思想中,开放市场,鼓励民企发展,都是为了达到更好地分配资源、改善全体人民生活的社会主义理念,而非为了让资本加速累积,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最大的差距。

赞一下
(67)
37%
赞一下
(114)
6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