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王别讥:谁使罢免变成了仇恨动员

时间:2021-01-18 09:1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台湾联合报社论

桃园市议员王浩宇遭到罢免,虽不足以称为大快人心,但对于像他这样不认真问政、却专以嘴炮博取声量的民代而言,却是一记结实的当头棒喝。网路年代的政治风潮,很容易让某些长于表演或外表出众的人物一夕暴红,太阳花运动后尤其如此。但这次,王浩宇以他当选时五倍的票数遭到罢免,恰说明中坜人对他的伎俩已经反胃。

王浩宇被罢,也暴露了民进党过度的投机与策略操作,最后回烧到了自己身上。王浩宇原先是打著“绿党”招牌当选,他却在去年民进党大选胜后背弃自己的政党,投靠民进党。当时,民进党也毫不犹豫即予“笑纳”,想必也是看好王浩宇“嘴炮杀敌”的功力。谁料,不到一年,王浩宇即成为全台首位遭到罢免的议员。如果说王浩宇背弃绿党是缺乏信念,民进党任意招降纳叛,又有什么信念可言?

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如果王浩宇仍是绿党党员,他被罢免的机率或许还低一些;但正因为他加入了民进党,却反而加深了当地市民对他的反感。先前作为一个绿党的个体户议员,王浩宇的“嘴炮政治”多少具有娱乐效果,不会被放进蓝绿对峙的脉络中解读。但加入民进党后,王浩宇不时想要向民进党表功,他的自走砲风格也变得更具政治针对性;民进党放任他自行其是,也是导致在野党联手“罢王”的主因。最后民进党发现情势失控,已经太迟,它自己也必须承受这次罢免的民怨,可谓偷鸡不著蚀把米。

这次罢王行动,被罢免总部称为“倒宇天光”,也被形容为“新中坜事件”。1977年的中坜事件,是国民党在县长选举中作票引发中坜市民不满,群眾愤而包围警局并纵火。这次新中坜事件,则是市民用八万四千多张选票,罢免了仅以一万六千票当选的王浩宇;一方面展现了积极的公民意识,另一方面也凸显了罢免制度的设计缺陷。事实上,就算这次罢免未跨过八万一的法定门槛,王浩宇面对如此强烈的民意不满,他自己也该引咎辞职。

以一万六千票当选的王浩宇,为何需要八万多票才能将他罢免?一个小选区当选的议员,为何需要动用大选区的民意才能将他否决?上述两点,应该是许多民众心头的困惑。症结就在,民进党近几年执政后频繁修改《选罢法》与《公投法》,目的都在满足自己当下的方便,却从未思考制度的合理性及适用性,才会出现如此乖离的设计。正因为如此,罢免王浩宇需要他当选时五倍的票数才能过关,罢免高雄议员黄捷则需要她当选时四倍的票数才能过关;但罢免台中立委陈柏惟,则只需要他当选票数的六成五即可。这样的制度,既不合理亦不公平,显而易见;若不修改,只会徒增不公。

更堪忧的是,自绿营在野时发起“割阑尾”的罢免运动后,再加上去年高雄的“罢韩”成功,已激发了蓝营最新一波的大罢免潮。从民主运作的角度看,植基于“报复”的罢免行动,一则耗费社会能量,二则容易激发社会仇恨,其实对民主无益。然而,民进党既有先前的几波恶劣演出,如今若要在野党放下心结,又谈何容易?何况,民进党利用国会优势不断将罢免门槛下修降低,并藉此罢掉了韩国瑜,它能反对国民党循同一途径发动反制吗?

王浩宇因其狂妄遭到选民唾弃,他暴起暴跌,咎由自取。但我们也呼吁,各地切勿因这次“罢王”成功见猎心喜,而演成遍地开花的罢免潮,因为民主的力气应该用在更积极的地方。

赞一下
(6)
60%
赞一下
(4)
4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