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森林:文化团体的薪火相传

时间:2021-01-16 07:4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2020年12月下旬,成立于1895年的怡和轩所出版的《怡和世纪》,在出版第44期之后停刊的消息传开后,在新加坡华文文教界引起广泛议论。《怡和世纪》的前身是《怡和轩会讯》,后者从2010年6月第11期开始革新形制,扩大内容范围,更名为《怡和世纪》,邀请文教界人士供稿,所刊登的文章大多颇具水准。这么一份优秀的文化期刊无法在新加坡生存下去,很多人都表示不解与不胜唏嘘。

美国学者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强调,印刷品如报纸是一个社会建构其想象的共同体的基础。新加坡的情况亦然。一份由民间组织创办的刊物,其创刊、停刊与复刊,有一定的自然规律。首先是须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士携手合作,筹措资源;其次是刊物内容的细节规划与出版。一本刊物一旦完成了其历史阶段的任务,停刊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新马华文文学刊物的命运

从《怡和世纪》的停刊,我联想到新马历史上几本华文文学刊物的命运。1956年4月,20岁的新华诗人杜红主编、中正中学编印的《汇流》创刊号面世。杜红当时以“杜丝工”署名,在刊物上发表了《展开爱国主义文学运动》一文。当年由于学潮汹涌,英国殖民地政府加紧对华文刊物的管制,《汇流》只出版三期就被迫停刊。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华文刊物的寿命一般都不会太长。

新马历史上最为长寿的华文文学刊物,是创刊于1955年的《蕉风》,它对新马华文文学的现代主义进程影响极大。进入1990年代后期,由于欠缺出版经费,即使当时的主编姚拓(中国南来作家)以自己的薪金补贴出版费用,也还是难以为继,出版了488期的《蕉风》终于在1998年停刊。后来,在马来西亚南方学院刚成立不久的萧畹香学术基金的资助下,《蕉风》在2002年12月复刊,由翁弦尉担任主编,继续向出版征途挺进。

分别在1985年和1986年创刊,由黄盛发博士(适民)担任主编的《热带文艺》和《海峡诗刊》,在完成其历史使命之后,于新千禧年之后停刊。1986年初,《热带文艺》的六名编委另起炉灶,与方然组成七人编辑组,并由芊华注册赤道风出版社,1986年4月,《赤道风》季刊的创刊号面世。

1988年,《赤道风》出版了八期,编委因意见相左而分道扬镳。从第九期开始,方然与芊华接手《赤道风》的编务工作,夫唱妇随,坚持出版了百期。2017年底,接任《赤道风》主编工作的黄明恭医生着手成立新的编委会,注册赤道风文化协会。从第101期开始设立“赤道朝阳”“赤道学苗”和“赤道贝壳”等学生作品栏目,广泛向多所学校的师生邀稿征文。至2020年12月为止,在新的编辑团队的接力下,《赤道风》出版了106期。

继承中华文化香火

2018年,黄明恭在接受《联合早报》记者张曦娜采访时说:“我中学的时候就开始投稿,常投给《学生文艺》,接手编《赤道风》是想回馈社会,让年轻一代也热爱文学。很多人劝我不要办下去,但我觉得方然与芊华夫妇的文学梦太美丽了,所以想让它延续下去。”(2018年5月17日《联合早报·文艺城》《赤道文学风继续吹》)黄明恭与他的编辑团队当初不只是接过《赤道风》的编辑担子,更是在承先启后地继承本地中华文化的一缕香火。

在从方然伉俪手中接任《赤道风》主编的不久前,黄明恭刚刚答应从张挥手中接任《书写文学》主编的职务。在新加坡,愿意担任一份华文文学刊物的主编已经非常难得,更何况是两份,更何况是自小接受英文教育的专业人士。黄明恭的时代使命感,让我不禁想起百多年前的林文庆医生。

1896年3月,怀揣着改造社会的理想的林文庆,在几位本土友人的支持下成立“华人好学会”(The Chinese Philomathic Society)。该会定期举办演说和辩论会,积极开展文学和康乐活动,鼓励华人思考。为了进一步宣扬这种健康思想,林文庆和宋旺相担任主编的《海峡华人杂志》(Straits Chinese Magazine)在1897年4月创刊,洛阳纸贵,800本创刊号售罄。

1978年10月,高举现代主义旗帜的新加坡五月诗社诞生,并在1984年5月创办旗舰刊物《五月诗刊》。五月诗社成立虽然只有40余年,《五月诗刊》的形制虽小,却是国内外文学评论者最喜欢研究的新华文学团体和刊物之一。然而,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文学团体,却在2006年10月之后停止出版《五月诗刊》以及一切会务活动,进入冬眠状态。

文学团体的自我更新

2012年4月,面临解散危机的五月诗社苏醒了。郭永秀在从林方手中接过社长重担后,谨慎引进新社员,暂时缓解了诗社社员青黄不接的问题,同时加强了诗社的阵容。《五月诗刊》的复刊、《五月诗选三十家》和《一方风土一方诗:南洋新诗学的建构》等选集的面世,多场诗歌朗诵会的主办,与友会联办“新华诗歌年”等活动,象征着浴火重生的五月诗社,以一种更为强韧与决绝的方式,面向新加坡和世界华文诗坛。

2001年和2008年,新华作家欧清池博士等人先后创办学术刊物《新世纪学刊》和东南亚文学刊物《新世纪文艺》。2010年,欧清池与吕振端博士等人创办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创作学会。这个团体的成立宗旨,在于编印一套共14册的《新华文学大系》,为新华文学的多种体裁创作进行梳理和研究。该会并把《新世纪学刊》和《新世纪文艺》纳为旗舰刊物。《新世纪学刊》被中国一流大学列为核心学术期刊。

2012年,欧清池在接受张曦娜采访时表示:“我们的大系是为了向世人展示,尤其是向亚细安和世界各国华文文学界介绍和展示新加坡自建国以来,华文文学的存在、进展、收获和成就。其次,为了忘却的记忆。对现在的人们和以后的子孙有所交代,让他们知道,即使在华文日渐走向式微的时刻,我们的作家仍坚持民族文化的承传。”(2012年12月18日《联合早报·现在》《本地华文文学团体竞相出版“新华文学”》)

在欧清池和吕振端这两位大系总编辑的领导,以及新跃社科大学多位年轻毕业生协助编务的情况下,《新华文学大系》迄今出版多册,包括《戏剧集(上册)》《中长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微型小说集》《诗歌集》和《散文集》。

2019年10月出版的《新世纪文艺》第16期是《新世纪学刊》与《新世纪文艺》整合后的第一期。该会年轻的现任会长符永明在这一期的发刊辞中,重申了学会的文化使命:“2019年,一批由《新世纪学刊》及《新世纪文艺》创刊元老物色的年轻编委,正式接任编辑的工作,继续为亚细安10国的华文文学的推动而努力,而创刊元老则以编辑顾问的身份从旁指导、提点。”这篇发刊辞可以视为学会经过领导层更新与刊物整合之后,文化使命保持不变的重要宣言。

创立51年的新加坡作家协会,领导棒子成功地从黄孟文博士、王润华教授和希尼尔交到林得楠的手中。该会自1978年创刊的《新华文学》,是力求卓越、享誉国内外的文学期刊。由于新加坡作家协会将近半个世纪来的优秀表现,而在2018年荣获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所颁发的第二届新加坡华族文化贡献奖(团体组)。

成立41年的新加坡文艺协会,也在几年前顺利完成领导层更新的进程。成君在从骆明手中接任会长职务之后,与副会长李选楼以及一众理事群策群力,在出版领域和管理新华文学馆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该会自1976年以来编印的《新加坡文艺》,迄今已经出版129期,是新加坡至今期数最多、年代最为久远的华文文学期刊。

无论是宗乡会馆还是文化团体,接班人的自我更新都是当务之急。综合上述《蕉风》、赤道风文化协会、五月诗社、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创作学会、新加坡作家协会和新加坡文艺协会的经验,我们知道,文化团体的薪火相传与文学刊物的永续经营,所凭借的是有着共同理想的人士的坚定信念,以及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团体成立宗旨的踏实做法。

作者是本地业余写作人

赞一下
(4)
80%
赞一下
(1)
2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