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曼:以开放之名

时间:2021-01-10 08:0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黑白之间

与其急着口头上承诺透明、开放,政府下来更应该做的是,真正去帮助民众了解它在一些数据使用上的法律权限,也协助大家了解自身的权益。

?  论个人隐私保护,由我国开发的“合力追踪”应用,几乎完全符合目前专家为市场冠病追踪设备所定的黄金标准。

首先,追踪器的任何信息与记录,都分散收集在每个人手机里的应用或是便携器上。

此外,它巧妙地利用蓝牙之间的信号交换,无须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来追踪用户位置,有效辨别与追查确诊病例曾与谁接触过。更重要的是,合力追踪采用“信任制”,用户若感到不安,还是可以选择不使用或随时卸载应用。大多数情况下,这目前不影响他们出入各个场所。

纵观以上几点可以看到,在所有关键的设计抉择中,合力追踪的开发者重视使用者的隐私保护,也因而部分牺牲一些效率。这反映了政治领导层的种种考虑。

疫情当前,解决公共卫生危机的方案若还要做到隐私保障方面滴水不漏,难免绑手绑脚。此时能照顾到隐私问题,显示过程已涉及许多道德与技术考量间的取舍。

也因为这样,过去一周合力追踪因数据使用权限问题而形象蒙尘,实在非常可惜。尤其目前网络平台上的一片骂声,其实鲜少聚焦在真正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上。网民表现得更像是意气用事,即既然政府“没有信守承诺”,要如何继续相信它?

所谓的承诺,主要可追溯到主管智慧国事务的外交部长维文医生去年6月的讲话。为了说服担心个人行踪会被政府具体掌握,而对应用质疑的民众,维文在一次记者会上仔细阐述了合力追踪的运作模式。他当时也相当斩钉截铁地说,应用所收集的接触史将只用于冠病追踪。

因此,当本周一道国会口头询问,揭露合力追踪数据也可用作刑事调查时,网络简直炸开锅。就连隔天维文主动在国会澄清,并交待他之前言语上的疏忽,坦承自己全然忘了还有警方被刑事诉讼法所赋予的权力时,事件也没有完全平息。

身边一些挺支持合力追踪应用的朋友认为,事件虽显示政府公共沟通上存在缺失,他们却不认同一些政治观察家将风波进一步形容为信任危机。

他们也点出,网络平台上目前不乏一些本不信任政府者在趁机推波助澜,包括以捕风捉影的方式,揣测警方拿合力追踪记录作何用。这样的舆论无助于帮民众了解问题核心。

或许这整件事真正揭露的是,政府一方面在打造智慧国与推进大数据战略部署上,尝试贯彻西方世界常采用的开放姿态,另一方面其实仍不太可能接受个人主义凌驾在公共利益之上。两种论述单看没太大问题,放在一起却容易造成混淆和产生碰撞,尤其在两者无法兼顾时,反而让人觉得政府是表面妆点开放的形象。

笔者曾在一篇报道中,看过新加坡被形容为是“科技乐观”(techno-optimistic)的国家。这也意味,对政府来说,在解决问题方面,技术方案往往是最吸引人的途径。不过,单从政府这次在说服民众使用合力追踪时得费多大力气来看,迈向智慧国也需要政治智慧,以及持久的文化磨合。

此外,与其急着口头上承诺透明、开放,政府下来更应该做的是,真正去帮助民众了解它在一些数据使用上的法律权限,也协助大家了解自身的权益。

至少经这次事件提醒,我们目前已知道,《刑事诉讼法》授权警方索取任何数据。针对合力追踪数据,政府日前也已宣布,会立法限定警方只在调查七类刑事罪案时才能使用数据,以化解民众的顾虑。

至于下来其他新技术方案推行时,政府也应考虑花更多心思,一开始就让民众理解新科技会如何与现有法律互动,以及如何影响到个人。

对于这次高喊隐私被侵犯者,笔者也有一句提醒:希望大家在谈论所谓的个人自由之前,也能先好好辨识与思考自己想要的自由到底是什么。

(作者是新闻中心高级记者

[email protected]

赞一下
(1)
16.7%
赞一下
(5)
8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