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开放社会需要反对派 香港各方要实事求是求出路

时间:2021-01-07 08:3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明报社评

数十名有份组织或参与去年民主派初选的人,被指涉嫌违反《港区国安法》颠覆国家政权罪,遭警方拘捕,当局指涉事者企图控制立法会瘫痪政府,而初选正是实践其计划的重要一环。案中被捕者,包括本土派和传统民主派多名要员,政治震荡之大,并非“DQ”(取消资格)数名议员可比,对香港未来政治生态和社会人心,都有重大影响。这次拘捕行动对反对派是沉重打击,惟迄今没有迹象显示,前年11月区议会选举所反映的社会民情,出现了巨大转变,权力当局如何与当日投票支持反对派的百多万选民重建关系,乃是必须处理的问题,在朝在野都要实事求是,探寻出路。开放社会需要反对派,一国两制需要承认国家主权,各方都要接受各自局限,一国两制方能行稳致远。

政治斗争起落跌宕

民情民心未见大变

当局解释拘捕行动,指被捕者企图通过所谓“35+”及“揽炒十步”计划,先取得35席或以上的立法会过半数议席,再不惜一切瘫痪政府,包括否决财政预算案逼特首下台,令当局不能履行职能,虽然国安法没有追溯权,然而“35+”揽炒计划由去年3月开始,一路延续至《港区国安法》生效之后,7月中举行的初选,正是计划重要一环。这次拘捕,是去年《港区国安法》生效以来,规模最大、打击面最广的一次行动,除了数名初选组织者及策划者,还包括大多数有份竞逐初选的人。

当局强调,这次执法主要针对“有策略及有系统”想瘫痪特区政府的人,警方不会对投票者展开刑事调查,然而无可否认,事件是一次很大的政治震荡,对反对派更是沉重打击,民主派和本土派大批“现役”要员成为拘捕对象,今年立法会选举若能顺利举行,他们能否参选也是未知之数。事件会否加剧香港移民潮,西方会否有更多制裁措施,后续发展有待观察,不过权力当局行得这一步,相信亦早已考虑过有关问题。

前年反修例风暴爆发,标志香港政治斗争白热化,反对派与中央硬撼,政治形势在过去一年半间,经历了巨大转折,前年11月区议会选举,反对派大胜,得票直逼170万,各方为之震动,特区政府进退失据,然而《港区国安法》落实,局势亦出现大逆转。去年初,有人提出从“制度内部颠覆”,透过瘫痪政府争取五大诉求,认为北京在面对国际制裁、街头抗争升温、移民撤资等压力,将会妥协,未料现实是中央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先,即使西方搞制裁、有人要移民、有资金撤走,亦在所不惜。

尽管被捕不等于一定判囚,惟不管日后法庭如何处理这次案件,香港政治生态必起变化,各方都要实事求是,思考出路。反对派方面,若不调整之前两年的激进斗争路线,很难在体制内再有活动空间;当局以前所未有力度,将暴力和“揽炒”计划压下来,从权力政治而言无疑是成功的,不过人心问题和深层政治矛盾,仍然有待解决。经过超过一年半的政治折腾和疫情冲击,人心确实很累,渴望经济民生早日复常,然而政治方面,社会撕裂对立依旧,街头暴力不再,不代表当下民情人心,跟前年区议会选举时有很大转变,即使反对派因为提倡“政治揽炒”,结果触犯国安法“揽炒”,权力当局也得思考,如何与近200万支持反对派的市民重建关系。

恪守一国两制分际

各方均要实事求是

世界迎来百年不遇变局,中国以自成一格的模式急速冒起,西方主导世界百多年,从未遇过综合力量如此强大的竞争者,浮沉之数,唯有时间可以解答,无人有看穿未来的水晶球。香港站在这样的历史十字路口,不同人对于应朝哪个方向走,看法南辕北辙,各方都认定对方走错路,谁也说服不了谁。当然,权力当局可以使出大力,将不信的另一方强行拉过来,朝某一方向走,然而就算历史发展证明,现在选择走的路是对的,倘若过程中不照顾被拉一方的感受、不尝试缓和矛盾对立,路上一定充斥不快、敌意和拉扯。

1980年代初香港前途问题,港人也曾站在历史十字路口,内地与香港的差异,令不少人对未来有很多忧虑,担心生活方式有变,渴望维持现状,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以实事求是方式,回应了港人关切,令香港回归水到渠成。时至今天,处理香港问题,依然需要实事求是。回看过去一年半香港局势发展,所有人都要承认一个政治现实,即一国两制是最符合香港利益的安排,不理一国、选择硬撼,两制也会受冲击;与此同时,香港作为一个开放社会,也必须有反对声音,只要反对派接受一国两制这个框架,就应该有活动空间。解开香港的政治死结,各方都要实事求是,权力愈大者,责任亦愈大。各方恪守一国两制分际,香港仍有可为。

赞一下
(78)
86.7%
赞一下
(12)
1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