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利益主导下的中欧协议 来年国际格局已预示

时间:2021-01-02 10:0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长达七年的《中欧投资协定》(下称《协定》)谈判赶及于2020年12月31日限期前完成。12月30日晚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德国总理默克尔及法国总统马克龙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协定》举行视像会议,共同宣布如期完成谈判。马克龙更提议未来几个月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一起访问中国,讨论中欧其他领域的合作。

中欧双方在市场准入、欧洲投资保护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一直存有分歧。但在今年9月起,双方明显加快了进展,令外界预期可望在中欧设下的2020年年底限期前达成共识。欧盟委员会指出,《协定》将开放中国市场和消除歧视性法律,为欧洲企业创造新的投资机会,并在中国境内享有公平的竞争条件。

中欧合作的利益与时机

从中国和欧盟双方来看,这次协议乃利益为基调、时间为契机的成果。对于中国而言,开放市场本来就是其深化经济改革的核心,甚至可谓基本国策。不论对欧洲抑或美国,开放市场的大方向也是一样的。惟在开放市场的同时,中国政府认为要根据自己的步伐而循序渐进。2017年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后,与中国展开的贸易谈判,正是因为其提出的要求较中国原本步伐进取得多,因此双方谈得不顺,甚至出现中美贸易战。

如今中国在此刻对欧盟加大开放市场,包括放宽金融服务的合资要求,承诺在汽车市场上进一步开放等,既是中国经济利益所在,在时机上也能避免夜长梦多,尽早锁定与欧洲深化经济合作,大幅度减低了将来面对欧美联手围堵的可能性。即使代价或许是加快了中国开放市场的原有步伐,但总的来说仍然是有赚的取捨。

对欧盟来说,能够在金融服务、汽车等重要产业打进中国市场,并在强制技术转移上与中国达成共识,显然是庞大商机。过去七年谈判未见成果,如今因为特朗普政府的围堵中国政策,令欧盟手上拿着一个有利的筹码——时机:中欧若能在12月31日限期前锁定合作关系,那么拜登上台后可能出现的变数亦会减少。这一招的背后推手主要是一直主张与华合作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对其而言,特朗普的贸易战和国务卿蓬佩奥的围堵政策也是被意识形态主导、不切实际的主张。中国与上世纪苏联之不同,在于中国早与世界经济融合,根本难以完全脱钩,故此更恰当的做法乃以时机为诱因,换取中国加快开放步伐,以达双赢局面。

拜登也乐见中欧协定?

欧盟官员强调《协定》跟中美第一期贸易协议相似,因此只是让欧洲在与美同一条件下对华贸易。欧盟这样既是在说明情况,其实也暗示了美国没道理介意。众所周知,中美关系在近两年闹翻,特朗普政府不会乐见中欧签约,或者会认为欧盟最少也要得到美国一定程度的认同。然而白宫即将易帅,候任总统拜登将会采取何种对华路线仍有变数。其国家安全顾问人选沙利文(Jake Sullivan)上周公开表示,希望欧盟与华达成协议前先跟美方商讨,算是四平八稳的说法。

如今《协定》既成,外界无法得知欧盟会否已事先跟拜登打个照会。而《协定》仍然要过欧洲议会一关,未知欧洲各国政要会如何看待。当中关键可能在于执行及仲裁机制,即欧盟会否担心将来中国没有履行承诺,但中国却认为已尽《协定》责任。

然而,我们纵然不能夸大《协定》,但这次中欧合作却在姿势上说明,欧盟不打算采围堵政策,因此政治意味是强烈的。特朗普政府尚且没有能力单打伊朗,如今既没有了欧盟的支持,美国也就没可能单方面围堵中国,等如在拜登的桌上自动地少了一个重要选项。但放弃接触政策(engagement policy)是蓬佩奥的主张。对于拜登来说,围堵会否从来也不是其桌上的选项?甚至如今也乐见《协定》?如果欧盟是在拜登上场后才与中国达成协定,可能会弄得好像拜登一上场,美国就跟欧盟产生张力。如今中欧赶在其上任前达成共识,拜登就能在全新的局面上处理中美关系,若想平息如此剑拔弩张的情况,也就更大弹性。从这个角度看,来年的国际格局在这份协定上,相信已有所预示。

赞一下
(19)
70.4%
赞一下
(8)
29.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