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虹:亚太地区经济整合的达成

时间:2020-12-29 07:4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自由贸易备受质疑的背景下,15个亚太国家上个月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达成RCEP是成员国以实际举措支持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和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

尽管印度退出RCEP,但是该协定依然是全球覆盖地域最广、涵盖人口最多(占全球总人口比重约30.5%)和经济体量最大(成员国经济总量占世界28%)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各成员国最终能够达成RCEP并不容易,各方展开长达八年共31轮马拉松式的磋商谈判。RCEP组成国家结构多元,经济发展差异大,因此协商难度大,谈判耗时长。

RCEP正式文本内容涉及消除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投资保障条款、市场准入、促进人员自由流动、中小企业与经济技术合作、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政府采购与法律和争端解决等不同领域。

RCEP最终文本是务实、包容和互惠的,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成员国的利益诉求。依据协议,成员国之间90%以上货物贸易将实行零关税。RCEP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实际发展情况,设立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给予缅甸和柬埔寨等最低收入国家执行协议的额外灵活性。

RCEP其中一个亮点在于实施统一的原产地规则,承诺在所有成员国范围内计算产品增加值。RCEP区域内的统一原产地规则,将降低跨国企业在区域内供应链的生产成本,该协定有助于巩固和深化区域供应链/产业链的坚韧性。

RCEP的执行会为亚太地区带来实质贸易增加,给成员国企业扩大投资和海外市场份额带来新商机。例如亚细安国家可以通过吸引更多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的产业投资,承接更多的加工制造产业,更深地参与全球产业链。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企业则可以获得更多进入亚细安和中国市场的机会;而中国和亚细安国家相关企业也可以通过协议进入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市场。

亚细安与RCEP

从RCEP协议磋商开始直到最终达成协议,亚细安一直扮演重要角色。RCEP谈判于2012年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发起,并在越南担任亚细安轮值主席国期间,15个成员国共同完成谈判并正式签署协议。对亚细安而言,通过主导RCEP谈判进程,得以巩固其在区域贸易规则制定和推进区域一体化的中心地位。

从整体上看,加入RCEP,亚细安国家都将受益于市场准入扩大所带来的出口和投资增长。该协议可以帮助更多亚细安中小企业纳入区域与全球价值链之内,助力其拓展在RCEP成员国乃至全球市场的业务。尽管如此,不同成员国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不同,受惠于RCEP程度也有所不同。

RCEP的实施将有利于亚细安国家更好地参与区域供应链/产业链,强化亚细安与世界尤其是亚太地区的经济整合。其中越南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能力和增长速度表现抢眼,已经在区域供应链中站稳,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寻求在越南建立工厂。

RCEP也有利于亚细安欠发达成员国,例如缅甸和老挝加快工业化,提升参与区域产业链的能力,从而带动自身经济增长,和缩小与亚细安发达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尽管如此,亚细安国家内部整合是RCEP实施关键所在。亚细安成员国必须加快各自国内经济改革,消除在金融、法律法规、旅游和电信等服务业领域的一体化障碍。

中国与RCEP

无论是从经济发展因素还是从国际地缘政治因素来看,达成RCEP,中国都是最大赢家。参与RCEP有利于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战、国际地缘局势变动和全球经济受冠病疫情冲击而陷入衰退所带来的三重打击。RCEP为中国应对其国际环境恶化和中美贸易战带来更大的游刃空间。落实该协定有助于中国出口企业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并带来稳定预期。预期在RCEP正式实施后,中国与包括亚细安在内的亚太国家的经贸联系将更加紧密。

RCEP签署折射中国在亚太地区上升的影响力。围绕推进亚太自由贸易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后都能看到中美两个大国角力的影子。尽管RCEP成员国并不包括美国,但是成员国中不乏美国的亲密盟友,例如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韩国。

美国视中国为战略竞争者,尝试拉拢和说服它的盟友不要与中国建立紧密的政治与经贸联系。然而出乎外界预料,这些国家都选择如期签署RCEP,为顺利实施该协议铺平道路。

尽管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盟友,这些国家清楚它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中国,以及与中国建立紧密经贸联系对于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例如依据《经济学人》杂志数据,澳大利亚近40%货物出口目的地是中国。基于中国经济实力和其市场分量,通过RCEP更好拓展中国市场,对于帮助各自国家出口商扩大海外市场份额意义重大。经济因素最终成为这些美国盟友签署RCEP的决定性因素。

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经济实力大幅增长,正在改变全球经贸格局以及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战略,也给美国在地区的盟友带来不安全感,可以说签署RCEP是亚太地区盟友对特朗普政府所投下的不信任票。

RCEP的局限性

印度最终选择退出是RCEP的最大遗憾。印度退出会对RCEP影响力带来负面影响。毕竟印度是区域大国和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其经济增长潜力很大,充足劳动力以及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都是跨国企业垂涎印度市场的因素。从表面上看,印度退出RCEP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为了保护国内奶制品和纺织服装等弱势产业,避免来自其他成员国产品对这些产业的直接竞争;第二,印度担忧加入RCEP后将进一步扩大其对外贸易逆差。目前印度已经与15个RCEP成员国中的11个国家存在贸易逆差,其中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最大。

但是,印度选择退出RCEP更深层原因,在于其认为RCEP不单纯是经贸协定,也带有地缘战略意味。印度不希望中国借着RCEP,在更大程度上打开印度市场大门,扩大其在亚洲尤其是南亚地区的地缘经济优势。

RCEP是建立在成员国既有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之上,是对现有双边自贸协议的延伸与拓展。RCEP不是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协定,该协议规定90%零关税覆盖度并不高。协议在知识产权保护、劳动力市场和竞争政策等方面,也没有对成员国设置严格的标准和限制条件。

与《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等高标准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相比,首先,RCEP缺乏自由贸易的深度与广度。其次,在服务业市场开放和投资准入方面,RCEP开放度较小。第三,RCEP谈判领域以传统议题为主,在规则制定方面则着墨很少。例如该协定不包括国有企业、劳工标准、政府采购和环境保护等重要议题。而这些RCEP所没有涉及的方面,正是建设高水准区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议题方向。

因此,RCEP达不到推进改革全球经贸规则的目标,协定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帮助成员国应对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所带来的挑战。通过达成RCEP,可以扩大成员国之间的市场准入,以及增加双向投资的领域和部门,扩大区域内贸易规模和投资。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RCEP谈判领域以传统议题为主,在规则制定方面则着墨很少。例如该协定不包括国有企业、劳工标准、政府采购和环境保护等重要议题。而这些RCEP所没有涉及到的方面,正是建设高水准区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议题方向。

赞一下
(4)
66.7%
赞一下
(2)
3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