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凭什么卷入“国际疫苗政治”战场?

时间:2020-12-19 10:3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冠病疫情持续,香港不但正处“第四波”爆发,而且开始陷入“疫苗接种”之争。全球各地陆续展开冠病疫苗接种计划,特区政府也终于月初宣布尽快引入两款疫苗——750万剂的中国科兴的灭活疫苗,以及750万剂中国复星联同德国BioNTech及美国辉瑞研发的mRNA核糖核酸疫苗,但旋即引发港人热议,当中充斥对国产疫苗的偏见和质疑,甚至引发不同政见人士互相攻奸,俨然又成为不见硝烟的“战场”。国际政经格局风起云涌,围绕疫苗研发的明争暗斗亦从未停止,但抗疫不力的香港,根本没有“资格”卷入“疫苗政治”战役。

慎防“疫苗民族主义”

疫情令人与人,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建起围墻,互相提防,甚至博弈。购买疫苗一事,也成为了世界版图角力场中的国际关系、经济、政治行为。尽管世界卫生组织一再警告各地必须慎防“疫苗民族主义”——既不应囤积疫苗利己,也不应鼓吹自家疫苗最好,更不应藉著疫苗发挥政治威力,从而抬高自己踩低别人——但国际“疫苗政治”明显风起云涌,而经过“反修例风波”而陷入极度政治化的香港,也卷入战场,摒弃科学。

有人基于偏见排斥内地疫苗,也有人唯恐天下不乱发出“诛心”之言。例如公民党前立法会议员谭文豪在facebook上批评港府只引入国产疫苗,又贴上“#留名等睇林郑身先士卒打爱国疫苗”的标签,似是暗示国产疫苗成效有限;而另一边厢,新民党李梓敬则发文讽刺拒绝接种国产疫苗人士应该全面弃用“Made in China”产品,甚至要把自己也埋掉,因为他们本身就是“Made in China”,他其后又“大翻旧帐”,上载政府抗疫专家、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大半年前表明拒打疫苗的旧闻,号召网民“写四个字比佢”。

疫情当前,鉴于特区政府的后知后觉,香港的疫苗採购及接种计划本来已经落后先进国家,如今好不容易盼来首批疫苗,大家不去讨论科学数据和具体安排,却要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成为不同阵营攻击对方的武器,不但模糊了抗疫焦点,而且置全港市民健康于不顾。

科学才是唯一判断标準

无可否认,冠病疫苗存在一定安全隐忧,但这明显是世界各地研发所面临的共性,而非中国独有的问题。正常情况下,疫苗研发之后,需要经过前期动物实验和三期临床实验,而通常要在成功通过一期的实验之后,才可进入新一阶段,所以历时一般长达10多年。

然而,疫情严峻,各地不得不加速疫苗研发程序,从研发、实验、审批、生产到上市,前前后后只有其实一年时间。这意味研发团队可能需要同时执行几个阶段的实验,甚至要在不影响安全性的情况下跳过一些临床研究以及原本历经数年的审批工作——所以,不少药厂都向所在国家的药监部门申请紧急使用许可,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日前便批准了辉瑞/BioNTech的新冠疫苗可以投入紧急使用,而中国国家卫健委早前也容许尚未完成三期临床测试的国产疫苗以“紧急接种”方式为数十万高风险人士进行接种。

疫苗研发过程基于疫情紧迫而被大幅压缩,所以有论者把是次疫苗採购形容为“炒股”——当下的确面临一定风险,但若然等待更多临床数据分析再作打算,届时可能已被抢购一空;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权衡病毒的伤害和疫苗的风险时,必须严守科学理性抉择。

港府更应做好公众情绪管理

然而,不少市民仍然基于“偏见”而冷待国产疫苗,甚至心怀疑虑。这既因为近年陆港政治矛盾加剧,也离不开早年内地科研落后西方的历史事实,更与内地过往曾经发生疫苗丑闻息息相关。不过,这种固化的情绪和片面认知根本无助我们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首先,内地不可能永远都是“吴下阿蒙”,例如内地早已严惩疫苗丑闻涉事人员,也因而通过《疫苗管理法》,务求令疫苗安全更有保障;其次,西方先进国家也不可能永远“万无一失”,例如FDA上周二便披露,有六人接种辉瑞疫苗后在临床试验阶段死亡。

不过,市民抱有偏见是一回事,特区政府能否开诚布公、好好释除市民疑虑就是另一回事。而很明显地,港府的应对著实令人失望,完全未能做好公众情绪管理的工作。例如港府公布引入疫苗时,竟于两日内就疫苗来源给出四种不同的说法,到最后一次才“挤牙膏”般给出清楚回覆,难免令人质疑是有什么不可吿人的秘密所以含糊其词,无法建立公众信心。

问题是,党派之争、蓝黄之战并非什么新鲜事,港府也非首次面对“抗疫政治化”的问题,但如今仍然手足无措,可见当局明显没有吸取早前进行“全民检测”的教训。

赞一下
(19)
79.2%
赞一下
(5)
20.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