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应选出只竞争、不合作的人吗?

时间:2020-12-06 08:1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01观点

美国政府周三(2日)实施新规,大幅缩减中国共产党员签证有效期从原先的10年至1个月,党员及其家属的旅行签证最长有效期为单月单次入境。这是继封杀孔子学院、关闭中国驻侯斯顿总领事馆、把部份中国媒体列为外国使团后,特朗普政权针对中国的另一次政治操作,此举无疑会进一步加剧两国紧张关系,外界难免慨叹何以美国体制会出现这种不断挑起事端、而非促进友好合作的政府。

签证新规的打击面非常广泛,涵盖9,200万中共党员,而他们并非全部都是党政干部,还包括从事工商、学术、媒体等各行各业的精英。根据美国国务院的说法,新措施旨在保护美国免受中共“恶性影响力”(malign influence)侵害,但这显然是一种“莫须有”的标签。纵使每个主权国家都有权制订入境政策,但美国新规定对所有中共党员作出有罪推定实在缺乏合理性。即使是华府口中“恶性”的中共,也没有实施针对美国执政党的签证政策。

特朗普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他或许打算在明年1月20日卸任前,利用余下日子升级对华强硬态度,藉此对下届政府构成制约——假如拜登上任后没有大幅调整前朝政策,那就变相延续特朗普政府的影响力;倘若拜登上任后扭转前朝政策,那就会令拜登显得对华软弱,藉以打击其公信力。这种操作无疑会令地缘政治局势变得紧张,任何对国际秩序有责任感的政客都不会乐于见到这种局面。

中美须找到共处之道

在经历混乱不堪的“特朗普时代”后,许多人希望美国政府能稍为回复理智处理对华事务。有望执掌国务院的布林肯(Tony Blinken)今年7月出席一场公开活动时表示,虽然美中两国在贸易、香港民主运动等议题上有分歧,但亦承认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疫情、武器扩散等利益重叠的议题上可以合作。另一方面,中方亦曾表门有意改善对美关系,例如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莹早前便在《纽约时报》撰文,呼吁建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

今次美国在签证问题上继续针对中共,根本谈不上是良性竞争,而是赤裸裸的意识形态对抗。无论是美国国务院所讲的“恶性影响力”,抑或美国国家情报总监拉特克里夫(John Ratcliffe)所形容的“中国是头号国家安全威胁”,都能反映这一点。这种对抗性思维对维持国际秩序来说极其危险,因为这会导致世界笼罩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如果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找不到共处之道,最后所有人都会是输家。

盛传特朗普有意在2024年卷土重来,再次竞选美国总统之位,大家应当反思选出此号人物是否民主选举政治应该走的方向。倘若四年后这位借助民粹仇恨的危险政客能靠选举机制缺陷再次上台,世界恐怕承受不起另一次的打击。

赞一下
(24)
68.6%
赞一下
(11)
31.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