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地劣绩罄竹难书 亡羊补牢透明问责

时间:2020-11-28 11:2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明报社评

香港土地房屋问题水深火热,公屋轮候时间愈来愈长,《施政报告》表示,政府已“全数”觅得330公顷土地,可以兴建31万伙公营房屋,满足未来10年公营房屋需求,市民彷彿上楼在望,现实却是另一回事。画饼充饥当然容易,真的要找面粉焗面包,可就困难得多。政府在地图划定发展区,不代表土地很快到手,更不代表可以很快建屋上楼;“明日大屿”填海造地能否如期推展,同样存在变数。新界东北发展前后谈了超过20年,至今尚未完成收地,《施政报告》提及的古洞北新发展区,也是刚起步不久。政府造地劣绩罄竹难书,10年建屋31万这张期票能否兑现,叫人好生怀疑。为免拖拖拉拉,当局必须尽快列明地皮所在位置,定下具体时间表,让各方监督进度,倘若做不到便应该问责。

10年内建屋31万 纸上谈兵知易行难

政府2014年开始订立《长远房屋策略》10年建屋目标,单每年公布的公营房屋建屋量,均无法达标,公屋平均轮候时间愈来愈长,最近更升至5.6年的21年新高。新一份《施政报告》,政府首度声称可以达到建屋目标,现已觅得可建31.6万公营房屋单位的土地,比《长策》的30.1万个目标还要多。政府人士强调,觅得330公顷土地的说法“无水分”,其中35%来自新发展区、40%来自改划地皮、25%来自额外棕地群及房委会项目,相关土地供应主要来自东涌填海地、古洞北和洪水桥等新发展区的农地及棕地,另外还有粉岭高球场32公顷用地等。

骤眼看,当局的数字“具体又亮丽”,土地房屋问题彷彿露出曙光,实际是否如此,却有商榷必要。330公顷土地中,四成属于改划地皮,公营房屋之得,意味必有其他土地需要被牺牲。以棕地为例,不少人错误以为,相关土地要么废弃闲置,要么被挪用来当作货柜车场,现实是不少棕地都有经济作业正在营运,若要改划用途,就要另觅土地安置。至于来自新发展区的三成半土地,新界东北发展拖拉廿载殷鉴不远,若有人以为手到拿来,乃是一厢情愿。

发展新界东北的构思,回归初期已提出,当时已有发展古洞北及粉岭北的概念,直到2008年,政府终展开“新界东北新发展区研究”,当时的发展局长正是林郑月娥。研究复研究,讨论复讨论,政府近年才开始收地。当局估计,就算一切顺利,新发展区建设仍需耗时12年,最快要到2031年才全面完工。社会有声音要求土地发展“先棕后绿蓝”,可是真的要收地,又有人矢言“不迁不拆”。新界东北收地进度,远比预期慢,古洞北发展,工程刚起步不久。开拓新发展区知易行难,当局信誓旦旦,开出10年建屋30万的期票,会否流于纸上谈兵,乃是一大疑问;当局为求达到建屋量,未来会否大建迷你单位充数,同样惹人关注。

1990年代玫瑰园十大工程,短短8年便完成。当然,现今社会在各方面的要求,远比当年高,觅地建屋要走的程序显著增加,然而一个新发展区项目拖上廿年,实在难以接受。政府觅地建屋效率低下,土地专责小组报告出了两年,政府已做的跟进工作少之又少,去年初当局表示,“短期内”会完成两项有关棕地的研究,包括以多层楼宇安置棕地作业的可行性,至今仍无下文。为官避事平生耻,问责官员应以任内建功立业留下遗产为目标,不容得过且过度日。造地建屋耗时多年,上任交下任,容易拖拖拉拉,甚至烂尾收场。为了确保30万建屋目标真能落实,政府应清楚交代相关地皮具体位置,定下具体工作进度指标及时间表,由公众监察,一旦明显滞后就要问责。

本港短中期土地供应紧缺,2026年土地缺口预料达到800公顷,就算当局说的330公顷全都能够顺利到位,也填不了这一缺口,何况香港需要的不独是公营房屋土地,还要满足基建、私楼、社区设施等需要。政府提出土地共享计划,盼以公私营合作模式,释放私人闲置农地,发展商认为条件不吸引,迟迟未见进展;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先棕后绿”等主张,政治正确有餘,现实操作却有不少问题,随时拖拖拉拉缠讼多年都无法成事。增加土地供应,明日大屿填海1000公顷,仍是不可或缺。

大幅增加土地供应 明日大屿不可或缺

社会不少声音反对填海,有人质疑“倒钱落海”,有人认为“无必要”,有人甚至认定,明日大屿是配合大湾区融合,出于政治原因抵制。现实是香港人口增长放缓,户口数目却不断增加,人口老化需要更多土地兴建院舍及医疗设施,很多道路及社区设施亦要扩阔以便轮椅出入,部分旧区老化,一旦重建也要觅地安置大量人口,何况“住大些”从来是港人心愿。明日大屿开支虽大,但收地赔偿开支也不少;填海造地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亦可以考虑不同融资方法,减轻负担。为了香港长远利益,大屿山以东填海,不应再蹉跎。

赞一下
(8)
80%
赞一下
(2)
2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