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燃眉之急待解 港施政报告未涉长远规划

时间:2020-11-26 07:5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01观点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三(25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虽然这次公布日期已因“等埋中央”而要押后一个月,但报告提出的抒困措施不但力度欠奉,更是一如既往“派糖”了事,未见涉及长远规划和整体保障。

在第四波疫情来袭前,本港的失业率已爬升至6.4%,其中20至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更突破两成,而餐饮服务活动业和消费相关行业亦成重灾区,然而是次《施政报告》未为第四波疫情做好防风准备。撇除政府将为旅游业业界推出额外的6亿元纾困措施,以及重提“防疫抗疫基金”的“创职位”措施外,报告在涉及民生福利的节章未见提出新措施,以稳住正在恶化的就业市场。商舖业主反而获撤双倍从价印花税,继早前“保就业计划”被称为“保雇主”外,今次可谓“保业主”。

更重要的是,政府续以“派糖”思维看待民生政策。不论是长者2元乘车优惠计划、“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港铁车费八折优惠,甚或是“短期食物援助服务计划”等,特首在《施政报告》提出的民生措施不但有其鲜有涉及增加恒常开支,而且大多都是短期的特设计划,既不涉及因应社会变迁所须的新思维。

改善民生之法在治本

例如,港府虽然有意降低的“援助失业人士特别计划”的门槛,以协助更多失业人士渡过经济难关,但此举除了有其时间性外,亦须继续抑赖申请繁复、审批程序冗长的行政程序,更没有回应民间要求设立失业援助金的诉求。而在减低交通费上,虽然是次政府的补贴市民可减低交通成本,但政策总有完结之日,较治本做法是从就业机会分布着手,透过规划新商业中心,分散现时商业活动集中的现象,甚或是政府出手回购港铁,减低港铁以股东利益为首要考虑的诱因。

此外,现有的长者综缓、高龄津贴及长者生活津贴,皆是杯水车薪的福利政策,不但无法补足强积金的制度缺憾,也未能在人口老化、预期寿命延长和出生率极低的环境下,成为老有所依的退休保障。因此,即使本届政府声称其建立关爱社会的努力,可见于资源的投入,但投入多寡实非等同于对照顾弱势社群的承担。

应使则使方为道

2020年可谓多事之秋。本港受疫情拖累,失业率突破“沙士”时候水平,港府过去半年须动用大笔公帑,纾缓各行各业的经济阵痛。特首早前指由于已透过财政预算案和三轮“防疫抗疫基金”,推出约3,100亿元的纾困措施,故这份《施政报告》不会大洒金钱,并呼吁公众不要期望过高。然而政府因应收入减少而勒紧荷包,在太平盛世绝对合理,但本港当下处于非常时期,自然应有非常应变措施。故该问的不是花了多少资源,而是剩下多少资源可花。

虽说本港库房在大花约3千亿元后,其财政储备降至8千亿至9千亿元,即相当于“沙士”后的水平,但数字不但仍相当于14至15个月的政府开支,更比不少欧美国家来得稳建,故港府长年已来的问题不是缺钱,而是不懂得应使则使。

赞一下
(1)
20%
赞一下
(4)
8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