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彬:两岸关系为何越来越糟糕?

时间:2020-11-24 07:4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国聚焦

11月21日,台湾行政院召开记者会,说明20日在美台两地进行的“美台经济繁荣伙伴对话”的成果清单。这份成果清单可以说是对美台关系升温的再一次证明,尤其是事实清单中特别表明,美国的印太战略与台湾的“新南向政策”在目标上的一致性。

在此之前的1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接受电台节目访问时,更是直接声称“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可以说,这是彻底放弃了中美关系中的“三个公报机制”。

显然,在特朗普政府的四年里,美国与台湾关系得到了不错的推进;而台海两岸的关系,却是越来越糟糕。这是为什么呢?

就中美与台湾三者关系而言,过去美国在两岸关系中扮演平衡者的角色,现在却不再继续充当这角色。相反,美国事实上正在成为两岸关系中的麻烦制造者,甚至可说是东亚地区的麻烦制造者。

除了不断出售军事武器给台湾外,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力量也明显高过以前,尤其是在南中国海地区,以航行自由的名义部署了相当的军事力量。11月17日,即将卸任的美国海军部长布雷思韦特(Kenneth Braithwaite)还进一步宣称,美国海军应该在印度太平洋战区建立一支新舰队,以更全面地应对美军印太司令部所面临的挑战。

这一切都是为了遏制中国影响力的扩张。军事安全成为美国在东亚和南亚地区的指导准则,包括不断强化台湾的军事力量,与印、日、澳举行的“四方安全对话”,都是强化美国在此地区的军事存在。在现在中美决策者之间,谁更积极将双方推向军事对抗的边缘,显然是美国。

这是两岸关系越来越糟糕的一个大背景,也是两岸关系在最近几年间最大的变化因素。除此之外,民粹主义在美台之间的汇合,也是影响两岸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

虽然在不久前的美国选举中,特朗普落败无法连任,但其赢得的7300多万张选票却表明,美国的民粹主义仍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台湾,民粹主义的流行虽然在表面上似乎不在民进党一边,2018年台湾中期选举中崛起的韩国瑜,似乎才是受益于这波全球性民粹主义的政治人物,但就台湾的政治力量来看,民进党才是实实在在擅长于利用社会舆论的政党。

因此,与其说是蔡英文及民进党将台湾与美国进行深度绑定,不如说是两地民粹主义的合流。而民粹主义最需要的就是外部敌人,而中国(大陆)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表面上,北京自身所带有的专制色彩,成为美国与台湾共同反对的原因,美国与台湾所实行的政治制度,似乎是其关系走向升温的重要原因;背后实际上不过是民粹主义者执政所寻找的外部理由。不断强化的军事力量与民粹主义,恐怕将会成为东亚地区最为危险的炸弹,让这里的局势变得极不稳定。

尤其是,2020年的冠病疫情让全球陷入极大的不确定中。这加剧了本就处于某种对抗状态的台海地区险恶形势。这显然不是什么好兆头。

疫情不仅加速了全球化的发展,也将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制度拉进一次政治大考验之中。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大学政治学教授朱云汉认为,后疫情时期,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的国家体制竞赛。无论是美国还是台湾,必须反思的一点是,相较于中国(大陆)的政治制度,自身是否在政治制度上拥有强大的优越性?

更进一步地说,当前世界不仅仅正在进行大国政治竞争,同时还有政治体制的竞争。但必须强调的是,在政治体制竞争的背后,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或是民主与专制如此简单二分法之间的对比,而是涉及各自国家地区的历史、文化,甚至文明之上的制度竞争。

正如现在提及“新冷战”概念时,必须点明的一个背景是,中美之间的竞争远不同于美苏时期。全球化背后中美利益的盘根错节,很难像美苏冷战对抗时那般泾渭分明。

当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时,弗朗西斯·福山可以声称“历史的终结”;但现时的制度竞争,却显然不只是这样简单的二分法之下的制度之争。或许可以说,这才是福山老师亨廷顿的高明之处。制度之下的文明力量的比较,恐怕才会是这次“新冷战”真正在比较的——如果一定要说中美当下的竞争是“新冷战”的话。

回到两岸关系的议题上,如果美国与台湾在面对中国(大陆)时拥有更多的政治制度优势感,最须避免采取的就是简单的军事对抗路径。在世界面对诸如疫情等共同挑战之时,或许也是时候重新谨慎评估,究竟在政治体制与治理模式上,是否存在简单的单一标准。一个国家背后的文明,恐怕不只是政治制度之上的标签所能简单概括的。

换句话说,一个文明得以不断延续的根本,在于它能否不断地学习对方(敌手)的优势、强项,使自身的制度不至于变得僵化、落后、停滞不前。疫情是对全球各国治理模式的考验,也是对其政治制度、文明的考验。

在两岸关系变得越来越糟糕的情况下,对于北京而言,最须避免的就是顺从美国强化军事力量对抗的姿态。如果说自从冷战结束后,什么东西极大地消耗了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国的力量和地位,那就是美国不断对外发动的军事行动。中国仍处于发展阶段,以军事手段对抗外部力量,不是明智之选。对此,北京须有清晰的认识。

作者是北京自由撰稿人

赞一下
(16)
35.6%
赞一下
(29)
64.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