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锐民:张謇 马云 港商

时间:2020-11-24 07:2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港澳突搜

易锐民

最近又有一名曾于“生果报”工作的同届同学移民英国了。我跟其他同学聊起时,发现他们也有亲友离港,但移民理由大多不是政治困扰,更多是为了子女教育。

“他们不管一切,买了机票飞去英国。”老同学坦言,不相信这些人不是因政治问题而移民。但有趣的是,跟九七移民潮不同,港人仍愿意卖楼离开,但就不抛售股票,尤其是近期最受追捧的中国科技股。

所以,一名明显是蓝丝立场的老同学就悻悻然地说:“香港一些黄丝歌星赚大陆人的钱,同时又唱衰大陆,结果被粉丝抵制,抵死(活该)!但黄丝投资者炒科技股同样赚大钱,就肆无忌弹。”

我们的讨论于是进入了近期香港的热门话题:爱国和爱国者的标准。特区政府上周举办《基本法》颁布30周年法律高峰论坛,最触动人心的就是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张晓明提出的“爱国论”。

他说:“在香港社会崇尚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核心价值之前,应该加上‘爱国’。”他强调,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定出“爱国爱港者治港”的法律规范,香港必须跟从。

聪明的港商立即联想到最近的一件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百忙之中,专程参观民国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到底当中有何政治含意?对投资者又有什么启示?

翻查史书,张謇是江苏海门人,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受命于主导戊戌变法的翁同龢,招商兴建纺织厂。后来又筹办生油厂、面粉厂、发电厂等,被誉为“中国现代轻工业之父”。

他的多项主张均具前瞻性,包括政企分家、民企进国企退政策、官股和商股的同股不同权等。最重要是清晰区分及保障私有产权;企业家若想报国,首先应做好生意、制造商品、创造就业,继而做慈善公益。

踏入民国后,张謇的生意愈做愈大,在华东创办的大生集团,下辖60多家现代实业公司,资本额在1922年高达900万两白银,比清末朝廷库房储备更多。

习近平在参观后形容张謇是中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不但意识到落后必然捱打、实业才能救国,提倡“实干兴邦”及兴办了一系列实业;而且,还兴办教育、医疗、社会公益事业,帮助群众,造福乡梓。

总结习近平的这次参访,港商意识到中国当前的经济国策方向,仍愿意接受张謇倡议的政企分开、民进国退、保障私产、官有民办等,对于民企或许是一颗定心丸。

但同时,企业家仍须好好学习张謇,首要应是做好自己的生意;然后在富起来之后,捐献利润作慈善,发挥好先富帮后富的作用,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问题是,当习近平强调张謇这些特质时,还隐含着爱国企业家必须严守法,缓出头;多捐钱,少发声。因此,作为只想赚钱的港商来说,应紧记这些规条。事实上,港商早已从蚂蚁金服事件中领悟到这一番苦心忠告。

被戏称为“马已今服”的全球最大招股上市骤然触礁后,商界最关注的就是马云的动向。首先,据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周显示,作为阿里巴巴创始人的马云,其中国首富地位又遭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取代。

还有,北京最新就蚂蚁能否上市已定出两大前提条件,包括政府重塑金融科技监管框架的努力,及公司如何做出调整应对。

另外,有美国投资者上周入禀美国联邦法院,拟向阿里巴巴及其首席执行官张勇和首席财务官武卫提出集体诉讼,指控他们在蚂蚁上市一事上作出失实或误导声明。

种种不利消息,令人担心曾经在微电影《功守道》中演绎“心中无敌,无敌天下”太极精髓的马云,未知能否发挥其上乘功夫,再携蚂蚁这只巨无霸卷土重来。

事实上,连阿里巴巴大股东软银,其创始人孙正义似乎也隐隐嗅到危险的味道,不断减持阿里。马云也早已退出软银董事会,但大陆媒体仍不断重提2014年那篇关于阿里的文章,指马云和日资、美资的成功,暴露了中国顶层设计中的最大弱点:战略短视。

习近平在评价张謇时,就是希望中国企业家能做到“爱国”,这才是最基本的国策。中国的管治严、政治不开放、言论不完全自由,但正因为政治稳定,才换来经济高速发展。

买科技股赚大钱的香港黄丝,正是借中国政治稳定买到了一批高速发展的股票。他们有权继续买中国股票,同时又批评中国的维稳政策。但其实,他们害不害羞呢?

赞一下
(112)
86.2%
赞一下
(18)
13.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