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香港不是大湾区的求职者输出地

时间:2020-11-22 08:1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01观点

近日,建制派甚至政府也一再鼓励年轻人北上发展,却鲜有反思如何增加香港的竞争能力。经济学人智库EIU最新发表的全球生活成本指数便显示,香港再次成为全球133个城市中生活成本最昂贵的城市,与法国巴黎及瑞士苏黎世并列榜首。在大湾区共同发展规划中,香港应该做的是产业改革,吸引人才,甚至起牵头角色,而不是一味将年轻的求职者输出到其他城市。如何定位及增加竞争力,值得政府反思与留意。

毗邻城市的良性竞争往往存在推因素和拉因素。一方面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的创科产业发展蓬勃,给予年轻人更多发展机会,另一方面香港生活成本高昂,结果既是香港吸引不了外来人才,甚至会有人才流失的可能。

人工差不多 成本大不同

国际招聘机构HAYS在2019年的调查报告便显示,香港与内地的实质薪资相差不大,但两地的生活成本截然不同。香港薪资的购买力只相当于39.8万美元,内地则高达52.1万美元,相距甚远。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试问香港如何吸引人才?建制派只知呼吁年轻人北上寻找机遇,原意虽好,但忽略了提升香港本身的竞争力及吸引力。

众所周知,香港的生活成本高昂,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居住及租金支出。EIU报告便计算了饮食、衣着、交通及住屋租金等成本在内,当中除了住屋租金直接受香港的不正常楼市拉高之外,饮食等也很可能因为昂贵的舖租而昂贵。然而,香港政府迷信小政府大市场,对收地、征收空置税的百般推搪,也不敢挑战靠土地盈利的既得利益者,香港的生活成本未见改善,就业机会又没有明显增加,人才自然望而却步。

香港就是大湾区核心

深圳虽然也面临居住成本较高,容易造成人才流失的问题时,但其政府透过“国内高层次人才计划”、“深圳人才新政81条”等,不仅积极予以住房补贴,更推出专门的人才住房政策,在政府主导下降低居住成本,吸纳人才乐业安居。反观香港政府,仍主要依靠市场驱动,即企业本身为人才提供住房津贴。而政府仅有科学园“创新斗室”人才住房计划,不仅只有500个单位,更因规划失当,难收其效果。

更甚的是,建制派甚至官员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只打算单向地输出年轻人才到大湾区。其实香港本身就是大湾区城市之一,甚至是其核心所在,香港若能做好产业发展及吸引人才汇聚,本身就是在推动大湾区的整体发展。他们不向内反思各项施政导致香港不宜居而令人才流失的弊端,反倒把人才向外输出当作目前香港就业问题、社会问题的解药,实是对大湾区人才发展策略的误解。

正如特首林郑月娥在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所表达那般,大湾区共同发展的人才策略应是联手招揽全球人才,各出所长,而不是某一方单向的输入或输出。因此,当谈到大湾区“联手”吸引人才时,即香港不只专注于人才输出,更同样需要破除大市场小政府的迷信,为人才降低生活居住成本,加强人才吸纳,这样才不会拖了大湾区的后腿。

赞一下
(26)
86.7%
赞一下
(4)
1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