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东亚经济一体化 香港参与勿迟疑

时间:2020-11-19 08:3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明报社评

西方吹起反全球化逆风,东亚跟大洋洲则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出重要一步,东盟10国与中日韩澳纽合共15个国家,日前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多边自由贸易合作,不会因为美国却步而走回头路,中国融入全球市场、深化对外开放,也不会因为华府外交围堵操作而停止。RCEP包罗东亚及大洋洲主要国家,代表了不以西方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加速东亚经济圈的形成,中国在区内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其他成员国同样受惠不浅。香港作为区内重要物流和金融中心,应积极争取加入RCEP,好好把握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机遇。

全球化走出“西方中心”

RCEP推动多边自贸

严格来说,全球化早于19世纪已开始,西方列强挟着工业化和船坚炮利,在全球建立起一个以西方利益为核心的剥削式经贸网络。二战后西方殖民主义逐步瓦解,美苏对峙将全球分裂成两大阵营,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则选择不结盟;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世界秩序再洗牌,一个以规则为本的经济全球化体系迅速形成,无论游戏规则还是经济分工,西方仍是体系的核心,发展中国家提供廉价消费品,同时亦是西方资本投机发财之地。

后冷战时代的经济全球化,本是西方巩固世界秩序主导权的手段,未料过去20年却出现两大深刻变化,促成西方反全球化浪潮出现,一是全球化分化西方社会,小撮精英盆满钵满,很多打工仔饭碗却被砸烂;二是中国乘着全球化急速冒起,成了大赢家。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去全球化”成为热门话题,惟很多论述仍不脱“西方中心论”的误区。首先,西方最不满的,严格而言并非全球化,而是大赢家竟非自己。其次,美国放弃推动全球化和多边自由贸易,不代表其他国家不会推动,RCEP的缔订,反映全球化步伐不会就此煞停,反而会朝更开放、更多元的方向演化。

RCEP涵盖世界约三分之一人口,占全球经济体生产总值大约三成。协定旨在减少贸易壁垒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争取10年内逐步降至零关税,同时开放区内服务贸易,促进投资、货运及人员流动。签署RCEP,不仅是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更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内不同经济体在科技、制造业、农业和天然资源各方面可以优势互补、提升效率。根据美国智库布鲁金斯研究的估算,未来10年,RCEP将为全球经济每年额外进帐超过2000亿美元。

RCEP于2012年提出,适逢华府也在推动跨太平洋贸易协议(TPP),强调美国要“重返亚洲”,不少人将RCEP视作中国抗衡的手段,其实RCEP的真正牵头者是东盟。当年华府推动TPP,一大目标是主导贸易游戏规则的话语权,无论贸易自由化还是国企角色规范等,都要符合美方要求,相比之下,RCEP乃是建基于东盟与中日韩等国所缔结的自由贸易协议,进一步发展出来,各方面要求相对宽松,西方一些评论因此视RCEP为“次货”,然而事态发展却证明,RCEP稳步求进,兼容力更强,反观TPP却因为美国退出而大打折扣,由日本澳洲等撑起的演化版“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虽于两年前缔订,惟分量始终无法跟TPP相提并论。

东亚经济自成一体

港需认清格局变化

RCEP成员不包括美国,印度则因为担心降低关税后大量中国货涌入,打击本土产业,去年退出谈判。中国既是RCEP重要推动者,经济体量占比亦重,放眼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为中国带来重要机遇;中国推动数码货币和人民币国际化,RCEP也将成为重要平台。协定有助中国扩大在区内影响力,乃是很自然的发展,然而必须指出的是,RCEP所体现的,并不是以往西方那种“强者话事”思维,不会强人所难、强迫开放市场,而是更着重你情我愿、寻求共赢,东盟10国发挥了平衡作用,日韩角色同样吃重。

特朗普政府将精力放在跟中国打贸易战科技战,却放弃了多边自贸规则制订权这个战场。拜登上台后,受制于国内保护主义,就算想重新加入CPTPP亦不容易。布鲁金斯研究所指出,一个没有印度的RCEP,以及一个没有美国的CPTPP,意味中日将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核心。今年上半年,东盟已取代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RCEP标志中日首次达成关税减让安排,同时为中日韩三边自贸谈判奠下基础。东亚经济渐渐自成一个体系,不再一面倒依托于西方,这是重大格局转变,现时香港虽非RCEP一员,也要及早筹谋,反思自身定位和角色。香港是自由港,进口本来就没有关税,然而RCEP减少服务业与投资方面的壁垒,可望为香港提供更多机会,区内贸易更趋活跃,也有利香港发挥物流和金融中心的优势。香港需要认清东亚经济一体化大势,把握眼前机遇,争取尽快加入RCEP。

赞一下
(17)
89.5%
赞一下
(2)
10.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