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香港:对DQ4和泛民总辞的解读

时间:2020-11-13 14:5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思考香港》编辑部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的请求,即时DQ四位反对派议员。反对派议员“齐上齐落”,集体总辞。港澳办、中联办迅速表态,谴责“闹辞”行为,指其对抗一国两制方针,注定会“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

此事件在香港乃至海外引起很大震动。泛民主派议员未来在香港立法会的位置怎么摆?在香港的政治舞台还有没有角色?应如何处理好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重新定位。

更值得关注的还在于,事件对香港今后的政治生态有深远影响。“参选或出任立法会议员的,如遇上述情形,均适用本决定”。北京本次亮出“尚方宝剑”祭旗,无异于定下规矩,立此存照,惩戒意味挥之不去。

长期以来,立法会成了政治抗争的擂台,拉布成了“指定动作”。以最新的表现为例,立法会从9月份开始延长一年会期,但近两个月依然一片混乱。泛民议员阻延内会主席选举,又在各个事务委员会不停要求点人数,经济民生议题反而成了可有可无的“配菜”。长此下去,议事殿堂的宪制功能,包括讨论议案、通过法案和拨款都沦为空谈,受害的是普罗大众。

北京本次出重手,事前必然对泛民支持者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做过深入评估,甚至对美国政府借此契机操作“反中”议题,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之所以阻力再大也顶着上,凸显去年反修例风暴后,中央治港思维大变。这是义无反顾“再也回不去”的变化,是“长痛不如短痛”的抉择,是中央在香港“全面落实管治权”的最直率表达。

平心而论,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府会接受一个不认同国家基本体制的人当议员。根据香港《基本法》104条,拥护《基本法》、效忠特区,是参选和出任议员等公职的法定要求。香港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珍惜政治诉求的多元化。但遗憾的是,反对派的许多议员们,从骨子里就不认同回归之后的宪政秩序,对中央的权威心存抵触,所以不留也罢。

香港的议会政治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在社交媒体看到许多网民感叹唏嘘。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香港没有民主选举这一说。1985年因落实《中英联合声明》所承诺的港人治港,香港迎来第一次立法机关选举,开启了民主化进程。1995年,民主派在立法局实现唯一一次过半,2020年几乎清零,历时35年回到起点。与其说北京对香港的管治越收越紧,倒不如说北京从一开始就对香港的政治要求太过宽松,才导致许多政治人物和团体不守方寸,乱了纲纪。当下政治气氛一片肃杀的背后,其实是拨乱反正。

经此一役,香港市民过往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拉布,扔香蕉,点人数,被保安人员抬出场等政治游戏,应该会逐渐绝迹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央为“一国两制”的行稳致远扫除了障碍,为香港的行政主导付出了巨大努力。香港再搞不好已没有太多借口,就看林郑及其管治团队的作为了。

赞一下
(191)
85.3%
赞一下
(33)
14.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