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杰:拜登胜出 两岸暂喘口气

时间:2020-11-09 09:1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作者:周志杰

无论特朗普是否曾让台北充满憧憬、为北京带来警醒,他的甘心离任将让两岸甚至全世界和美国人自己都能喘口气。特朗普执政的政治遗产,是向全世界证明,总统的民主素养和政治品格的必要性;领导人对内对外若仅嗜施压斗争而轻斡旋共识,对国运盛衰和国际声望的影响甚钜。幸好,多数人民领教了无止境的谩骂卸责和撕裂对立,仍用选票做出最后的判断和纠正。特朗普留在华府的遗产则是促成美国朝野共同确认,对华政策主轴从交往到抗衡的典范转移,这也深刻影响了两岸关系。

执此,拜登初掌政的重心将是重新取信于美国人民和美国盟邦:前者是缓解社会对立、应对疫情和经济,持中庸任全美总统,恢复全球对民选政体的信心;后者是重建霸权声誉、修补盟邦离心裂痕,恢复各国对山姆大叔的信任。因此,不同于特朗普,拜登的外交政策将更倾向于“斗智不斗气”:不采极限施压、重拾政策稳定性及可预见性;“围殴不单挑”:重回多边场域和盟邦共同制约中、俄和朝鲜;“逞凶不斗狠”:对北京抗衡压制的思路不变,但在区分核心或非核心政经利益及价值领域上,维持竞合和脱钩间的平衡和估量。

在美中台三边互动上,特朗普让美国变成两岸摩擦的助燃剂而非安全阀,拜登的华府会从搅动两岸关系的“变数”回到“常数”,维持战略模糊的基调、坚守台海和平的底线,避免前任政府频制造让两岸紧张情势升高的引信,两岸因华府而擦枪走火的风险骤减。当然,台湾依旧是“刻在华府心底的棋子”,但拜登对台海政策将更平衡而敏感;打台湾牌亦更谨慎而细致。尽管海峡中线已打破的风险仍在,但今后一中政策的持续、对台军售质量的检视,将有助于对岸武统声浪暂歇和两岸军事紧张趋缓,至于华府在缓解两岸敌对上扮演消极或积极角色,端视其如何解读两岸当局的言行。

若拜登政府在台海重新扮演相对稳定的平衡角色,两岸内部政经社情因素影响彼此关系起伏的权重将增加。换言之,当美中台三方互相减少折腾,则两岸能否把握正向氛围而调整战术、休骂止吓,甚至重塑思路、脱虚向实,就考验双方的衡盱和智慧。循此,今后两岸关系发展或可透过下述面向持续观察。

一、各表在不在:近来藉由纪念台湾光复75周年和马习会5周年的活动,以及电影“八佰”的热映,大陆传递的信息一方面在提醒台湾朝野,有九二共识在,两岸和平才是常态;而且两岸一中存在于双方现行宪法。另方面亦重新释读可连结两岸的“中华民国”在对台战略上的纽带和话语作用。然而大陆亦须体察,一中各表是客观陈述两岸法理现状的现在式;共谋统一是直观勾勒两岸发展方向的未来式,北京是否重新默认各表的空间,将决定“中华民国”在台湾是两岸连结点、反统挡箭牌,还是反独护身符。

二、法理改不改:随美国政权的更迭,执政党依其1999台湾前途决议文为本的“务实台独”路线,对外寻求台美法理关系提升的力道恐弱化,故对内彰显台湾主权独立的法制化需求将增加。特别是明年立法院启动修宪议程,各方基于政治展演需要的提案,是否触及现行宪法关于主权、疆域及相关政治符号的修改,蔡政府管控的程度将成为两岸互动的新风险。相反地,陆方除了将对台独的单边定义更加机动化及扩大化之外,年来“统一是定论”的提法实意在言外提醒台方,和平统一的“统一”是恒定的名词,“和平”却是可替换的形容词;至于主词,也可以从“两岸”换成“大陆”。可见对台独虚实和蓝绿消长,北京已渐抛弃幻想、一切操之在我,让“迫统”成为备而待用的政策选项。

三、交流通不通:两岸当局在包括港区国安法在内的国安相关法规的施行,以及双方对间谍及情报行为定义及株连的扩大化,是否出现和缓迹象或较具弹性的配套细则,将是影响两岸民间、商务及文教交流在疫后能否恢复的关键。换言之,今后影响两岸社会互动氛围的两项指标:两岸当局是否持续强化对两岸主张的言论和交流管道的箝制;是否持续强化己方民众对彼方官民的异己和敌对意识。

四、权力稳不稳:2021年是中共建党百年,亦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疫后经济复苏、社会维稳及双循环成长的初效,皆有待观察;蔡政府同样面临在2022年地方选举取胜及2024年延续民进党政权的压力。故双方仍有因内部治绩差、声望低而以“强硬对台”或“抗中爱台”做为转移民众焦点和凝聚支持的需要性。

五、心念转不转:若台海情势趋缓,亦为蔡政府调整亲美、仇中、反统的路线提供省思的契机。事实上,执政党已陷入不愿彻底转化法理台独、不能彻底虚化百年民国的泥沼而无法自拔。若在习顺利连任后及蔡英文任期届满前的2022下半年至2023上半年,两岸或有共同回顾过去所成就“历史事实和共同认知”的机会之窗。前者可视为对台工作的成效,后者可为继任者留下较和缓的两岸氛围。其实,蔡总统可以创造两岸破冰回暖的两块敲门砖:维护“统一”在台湾做为前途选项的权利,禁止打压关于两岸未来走向的各种言论和方案,此亦为民主社会的应有之义;表达当前两岸关系定位的基础是中华民国现行宪法。?而若双方无法排除内外部杂音,机会将稍纵即逝,两岸上空飘浮着风险将成为2024年后的新常态。

其实,两岸当局应警惕,民粹是春药,网军是神油。若滥用药、加错油,就不只伤身心,还可能丢性命。两岸若玉石俱焚还谈发展和未来呢?台湾早已陷入“分而不能离、偏而不能安”的窘境。目睹美国社会撕裂对民主的伤害,台湾人其实点滴心头。当下台湾,既不愿被统、也无法真独。让社会空转内耗的统独,说穿了是假议题。停止操作统独虚实,引导民意脱虚向实,去统独、重治理,才是民之所欲。保持“拖”的实力、转化“独”的想望、营造“和”的氛围、重启“谈”的机制,追求两岸互动正常化、两岸现状制度化、两岸关系民主化、两岸未来合意化,才是存续之道。

(作者为国立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

赞一下
(21)
77.8%
赞一下
(6)
22.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