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杰:总统大选 美国霸权终结之危

时间:2020-11-04 10:2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作者:蔡东杰

时隔一个半世纪,美国再度迎来了另一次严重的社会对立。

一般认为,1860年总统大选乃是美国迄今争执最激烈、分歧最严重、冲击也最大的一次;面对国家迅速扩张带来的中央与地方分权争议,以及由此引发的蓄奴问题与社会阶级转型压力,刚刚在1854年成立的共和党所支持的林肯,甫当选便面对数州宣布脱离联邦引爆的内战。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民主党受制于拥护商业和白人利益的保守派白人,共和党则相对代表主张改革的力量,如今双方似乎完全主客易位。

其次,前述对立虽带来惨烈内战,结果却普遍被视为一场“二次革命”,藉此弥合裂缝的美国,迎来跨入现代工业社会的分水岭,甚至奠定了半个世纪后登顶全球霸权的基础。

与此对比,美国社会再度陷入两极对立不仅成为2016年大选中最热门的话题,其酝酿其实可以追溯到2008年。在次贷风暴与金融海啸阴影冲击下,社会议题非但难得地在2008与2012年连续成为总统大选交锋重点,基于民主机制强调政党竞争之催化,2016年更由讨论焦点转化成分裂对立的来源。

如同政治学者福山所称,该次大选揭示了当代美国正遭遇严重的政治危机,根源主要来自无法解决的社会阶级和贫富分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美国梦之幻灭”,至于因制度瑕疵导致的选举结果争议(特朗普以较少选民票当选总统),亦不啻在撼动执政正当性之余,导致双方在选后继续彼此攻讦。

4年过后,今年美国再度迎来一次大选。如同诺贝尔经济学家克鲁曼指出的,当前美国社会“到处充斥疯狂阴谋”,无论最后由谁胜出,都必须致力弥平人民之间的政治伤口,并进行聚焦“社会融合”的民主重建,但是谈何容易?从若干共和党菁英不惜在2019年推出以“反特朗普”为号召,甚至公开支持对手拜登的“林肯计划”,顾名思义,清晰可见美国社会到处弥漫的焦虑感。即便如此,多数观察家对于选后美国社会对立是否可能稍减,普遍仍抱持悲观态度。

面对这次“无法预测何时可完成计票”的总统大选,尽管台湾多数人若非直接押注究竟谁将胜出,便是聚焦选后美国的对中政策与美中台三边格局发展方向,但个人认为,作为关键变数的美国本身或许才是应关切的重点。

正如孔子在《论语 季氏篇》所言,“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转换成当下场景,则“美国之忧恐不在中国,而在其内部社会对立”。

更有甚者,相较1860年大选终究一定程度压制社会分立,并给了自己脱胎换骨追上欧洲的历史契机,如今正处于霸权下坡期的美国,在特朗普已然开启战略收缩,并以闭关自守姿态冲击全球化之际,倘若选举争议埋下“二次内战”的隐忧,仅仅一息尚存的美国霸权秩序是否因此告终,不仅早已诱使若干区域竞争者(法国或土耳其)蠢蠢欲动,且开始政策卡位,其后续演进确实值得我们审慎观察。

(作者为国立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

赞一下
(12)
66.7%
赞一下
(6)
3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