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选与外交政策:“制衡北京”的进路

时间:2020-11-02 09:1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作者:陈家洛

来源:《明报》

话说在前头,民调至今显示的,是此次美国总统选举促成了一个反特朗普的大联盟,而不是撑拜登的大联盟。所以,即使拜登胜选,都不会有当年奥巴马当选时那种“突破”的形象和气息,主打疫情、经济、平等的拜登及其幕僚会以特朗普时代的“乱”,来支持华府调整内外政策和措施次序的“治”,本文的重点在于推测华府在未来四年会如何处理我们都关心的美中关系和外交政策。

在竞选期间,拜登对中国的着墨较少,在处理美中问题方面未有特朗普般积极。不过,想深一层,拜登阵营在这方面可以抢分的空间,远远不及在疫情、经济、种族关系等范畴大。拜登推翻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反而对自己选情不利,而较稳妥的取态,是要让人觉得他在美中“策略性竞争”框架中,保持共和民主两党基本共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支持拜登的外交政策智库把北京理解为一个多重性格的对手: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体系在意识形态、经济和科技、地缘政治这三方面俱带来严重威胁,可是他们也提出美中在全球有必要避免两败俱伤。拜登很大可能会强调即使美中在对立中也有合作的必要,不可以一味对抗,作为调整的切入点。

这个“斗而不破”的论述不算新鲜,和欧盟形容中国为“系统性对手”的策略其实有不少重叠的地方。问题在于,回归到传统的格局,走在旧路之上,依靠外交、全球一体化经济、软实力来管控俄罗斯或是中国这些对手带来的风险,分別在欧洲和亚洲地区,均证明失效了。由奥巴马的“回归亚洲”,到特朗普的印太策略,华府明显是针对北京的军事和地缘力量扩张速度,回应地区盟友的忧虑,在资源投放和外交举动两方面逐步升级,在特朗普任内四年尤其突出。国务卿蓬佩奥近日在欧洲和印太地区旋风式的外交动作,北京说成是搞小动作,有其内宣的需要,但其实北京不可能不知道华府的策略目标就是在地缘政治起着阻吓、制衡北京的作用。

在这方面,拜登要找寻超越特朗普而又符合传统民主党套路的地方其实也不难,首要的工作是增强战略合作伙伴的资源,促使印太、欧洲等地区建立和加固持久可靠的政治、经济、军事联盟。谨慎的拜登阵营选择不用“新冷战”来概述美中二元的格局,是要避免思考怠惰,一味比并军事实力,造成误判。不过,如果华府不想印太、北约这些联盟变成纸老虎的话,就有必要认真考虑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期间一个关键特色,就是要达至全面的阻吓制衡,就必须包括向盟友售武、分享情报、紧密经贸文化关系、维持联盟的内部团结。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在9月公布关于外交政策民调显示,美国人眼中的三大威胁,分別是疫情(67%)、国内的暴力极端主义(57%)及中国的崛起(55%)。该项调查发现,美国人视欧洲(68%)和东亚地区(59%)的传统盟友为美国在世界秩序的重要伙伴;超过七成的美国人会支持北约组织,并认为美国应增强其在北约的参与程度(73%),而且认为美国应在外交决策过程中咨询重要盟友(71%)。

特朗普的作风我行我素,不浪费时间圆滑处理对盟友的不满,单打独斗的方式的确将一些陋习问题点了出来,破坏领袖之间关系事小,但脱离多边国际合作平台和组织,甚至主动制造分化,破坏了盟友对华府的信心,让对手有机可乘,分化手段得心应手,则事关重大。美国的传统盟友期望,拜登如果当选,可望透过多边平台修复关系,重点由支持特朗普转回至盟友同意推动的原则、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用赏罚分明的规矩更有效地团结欧洲及印太地区的盟友。

美国巩固军事联盟的方法之一,是藉国防军事研发项目对高科技产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传统民主党总是认为民生开支比军费开支重要,可是在美中角力激烈的今天,两党的共识是投入军事研发项目之余,也要因应科技竞赛和美国盟友保持稳固的合作与协调关系,对于保护知识产权及网络安全、针对渗透和间谍活动慎选研究合作伙伴,管理敏感技术的出口、分享、转移等都会有更严格的把关。

在习近平新时代下的“一国两制”,美中在香港的人权、法治、民主这些价值观的分歧和交锋不会减少。反正和北京进行只眼开只眼闭的“人权对话”其实是一直浪费时间的,就有必要考虑把人权和政治体制和贸易重新掛钩,讲求关系密不可分的条件(conditionality),因此取消制裁港官的机会不大,与香港的贸易和科研合作关系亦不会有放松的空间。两党和民间团体也会续推为香港居民提供优先难民庇护签证的新法案,加上欧洲盟友及印太联盟,对香港和台湾获得国际社会关注和回应会有所帮助。

在美国重建与盟友关系同时,华府或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俄罗斯,变相给予缓和中美关系契机,而且民主党另一大政策主轴是全球经济贸易对美国中产阶级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或会接受休止美中贸易战,在关税、“香港制造”等问题上或会较重视世界贸易组织的裁决。最后,不论最后谁人胜选,未来四年的总统是否有足够魄力运用重建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之际,推动更大胆的策略来减轻全球经济过度依赖中国的生产和供应,也是值得留意的。

赞一下
(21)
40.4%
赞一下
(31)
59.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