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深圳经改2.0版的观察与应变

时间:2020-10-21 07:5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中国最近宣扬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又推出打造深圳为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先行示范区,再向市场化迈进,可视为经济特区升级2.0版,所衍生的影响值得注意。

中国大陆在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设立深圳、厦门、珠海及汕头等四个经济特区。深圳一枝独秀,在2019年GDP总值达到3,900亿美元,远高于其他三个经济特区的总和2,100亿美元,也超过香港的3,700亿美元。深圳人均GDP则为29,500美元,甚至已超过台湾,不但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成功的亮点,与全球经贸特区比较,深圳表现也是最突出。

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仍然以来料加工的劳力密集、低附加价值的制造业为主,而后逐渐朝向高附加价值产业及多元化发展,目前以电子通讯、生物科技、新能源以及金融业为主,多家着名企业包括华为、腾讯、富士康、中国招商银行的总部均设在深圳。

深圳毗邻香港,较中国其他特区具有独特的优势。深圳利用香港是国际重要金融及贸易中心的优势,吸引外资及引进技术,提供绝佳的条件。在改革开放初期,与其说香港是中国与世界连结的窗口,不如说香港是深圳与世界连结的桥梁,创造了深圳发展的优越条件,也促成香港的荣景。

中国此次在深圳率先推出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科技创新环境,以及推动数位货币的措施,可以预见深圳将是中国“十四五计划”的核心,未来也将是中国为降低美中贸易战冲击,重组红色供应链的主要据点。

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也会对香港产生影响。香港是中国制度和世界制度连结点和缓冲区,当两个制度差异愈高,香港的价值也愈高。如今中国逐渐和西方接轨,香港的重要性也开始降低。港版国安法及美国取消香港特殊地位也冲击到香港;未来深圳在更为市场化、制度化及金融化下,香港的地位会进一步受到减损。

中国对深圳大幅加码,对于台湾也会有所影响。近来香港局势不稳定下,动荡香港的经济地位,台湾一直期望可以顺势承接并取代部分香港的角色,深圳的新政策对台湾当然会形成竞争。

虽然深圳示范方案内容涵盖广泛,但未来究竟能落实多少,以及中国在政治结构不变下,外界仍对于深圳这种小开小放的效果存疑,深圳能否成为中国下一阶段改革开放的亮点仍不确定。

台湾过去将在台湾加工出口的模式,成功复制到中国,在台湾、中国、美国三角贸易互补下,创造了三赢的局面。不过在中国生产成本高涨,经济成长转轨,强调自主创新及在地化生产下,台湾在大陆的角色逐渐淡出。特别是在美中贸易战下,美中台三角贸易关系受到严重扭曲;再加上美国急欲将美国供应链与红色供应链脱钩,未来深圳示范区将是未来中国与美国对抗的一重要关键点。

两岸产业虽然已经由垂直分工转为水平分工,由互补变为竞争,台湾应该积极面对挑战。而在美方强力主导下,台湾现阶段策略几乎完全是向美国倾斜,全力加入美国体系供应链,并与美国形成策略联盟。

反观台湾目前对中国大陆产业发展不但疏于了解,更急着与红色供应链脱钩,与中国划清界线,这种一面倒的策略,不但不正确而且风险偏高,台湾其实没有本钱放弃中国市场。台湾应就两岸产业发展态势做一盘点,不和中国进行量的竞争,而是强调质的精进,追求互补性;并维持可以被中国需要,但不会被中国要胁的实力,才是务本之道。

赞一下
(27)
58.7%
赞一下
(19)
41.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