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泳霖:华府试出台海和平底线

时间:2020-09-29 13:1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作者:苏泳霖

事实证明,在美中关系进入长期结构性冲突的背景下,两岸关系势必出现“典范转移”。舆论常把经贸视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而典范转移下的台海和平“压舱石”是什么?

从四大面向重新梳理:台湾政党政治、大陆政治稳定、两岸互动、美国因素,日前媒体的“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民调可带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考。

在台湾政党政治面向:蔡英文第二个任期“超稳定”结构已逐渐成型,这不仅表现在民进党政治版图的稳固,也表现出各项施政满意度民调的稳定。如民众对蔡政府两岸政策满意度不降反升至48%,且与不满意度交叉。再如主流民意对防疫的肯定、美猪议题刺激民怨的程度有限等。

执掌民进党10多年来,蔡英文以她独有方式驯服了绿色政治菁英,带来两大变化:一是从法理台独退守务实台独,进而再向现实妥协,退守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民众对“台独是两岸关系最大变数”的认同度大幅下降。二是从多变、暴冲、不谙“洋务”的本土草根政党,变为循规蹈矩、分配至上的亲美菁英集团,但这助长了美国介入台海的复杂性。

在大陆政治稳定面向:北京“超稳定”固然是常态,但过去约每10年因权力继承与让渡而出现的周期性波动,随着党政重整、修宪等重要动作,再辅以“治理现代化”目标,已不再是困扰大陆政治稳定的问题。大陆举国抗疫、重振经济、扛过贸易战冲击,只会愈来愈稳。

大陆内部虽有对台激进民粹和武统派,但《反分裂国家法》明确规定对台动武的条件,也阐明大陆官方须肩负起促进和平统一、两岸交流的法律责任,何尝不是约束大陆对台政策的一条红线?更重要的是,大陆政治的高度稳定,决定了北京绝无可能以“打台湾”来转移内部矛盾。

在两岸互动面向:尽管疫情几乎“斩断”两岸交流,军事、外交的对峙日益升级,但两岸经济社会的千丝万缕联系,还是不会让两岸脱钩、脱轨。民调显示,近年来“两岸敌友量表”中,政治、军事、外交领域的紧张指数节节攀升、创下新高,但经贸、社会领域并没有随之转趋紧张。

一边是政治军事的紧张,另一边是经济社会的如常,说明了两点:一是两岸民间的厌恶和仇视,远远没有网络和名嘴炒作的那样严重。二是台湾民意对两岸经济社会交流还是有很强信心,而大陆官方对维持两岸交流更具政治定力,民间自然乐观其成。

汇总上述三个面向,整理出现阶段维持台海和平的“压舱石”:两岸执政者地位都相当稳定、不会出现内部危机;大陆既有“武力遏独”的法律授权,也有坚持和平统一的法律责任;以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定位两岸关系、处理两岸事务在台湾社会的高认同度;两岸经济、社会交流不会断,也不会少。

至于最后一个面向,美国因素。虽然看似不可控,但近期不少迹象说明,美方前一段时间对台美关系的提升动作,充满了试探意味。外交部长吴钊燮对“美台建交”的澄清,美国参议员卢比欧突然对美中台关系发表谨慎言论,都说明华府“试”出了北京的红线,也“试”出了台海和平的底线。

(作者为智库研究员)

赞一下
(28)
45.9%
赞一下
(33)
54.1%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