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疫境再上路 香港更需大湾区

时间:2020-09-29 13:1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明报社评

疫情打击全球经济,国际形势波谲云诡,香港要克服疫境再上路,必须注入更多发展动力,放眼大湾区是切实可行的选择,由商界到科技界都有意见认为,疫下需因时制宜舍远图近,进军大湾区是大方向。广东省长马兴瑞最近表示,将举全省之力推进大湾区建设,澳门当局亦在积极筹谋,香港却未见有太多动作,除了受疫情民情影响,港府推动力亦明显不足。内地与澳门疫情受控,香港仍未摆脱泥沼,港康码至今未通,窒碍粤港澳人员往来,然而当局在政策层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不能坐等疫情结束再打算。港府必须加快与粤澳两地部门磋商,打通各类关卡环节,制订具体发展策略深化合作。

广东举全省之力

港府未见大作为

粤港澳大湾区列入国家发展策略至今3年有余,由概念逐步化为行动。中央宣布多项政策拆墙松绑,包括扩大专业人士资格互认范围、香港居民可申领内地居住证、港人大湾区其他城市置业可享当地人相同待遇等。大湾区建设有如鸭子划水,带动各方面变化,随着内地放宽置业限购政策,港人北上置业近年显着增加。后修例时代香港社会撕裂加剧,多了人想移民台湾或其他国家,同样多了人考虑在大湾区生活工作,虽然疫情窒碍香港与内地人员往来,然而只要两地人员流动逐步恢复,有关势头相信只会更加明显。

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连接广州、东莞、深圳三市的城际铁路深圳机场至前海段工程,不久前才举行开工仪式,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持续加快。广东省政府年初提出“湾区通”计划,旨在促进公共交通、通讯收费、电子支付等领域标准互认、规则衔接、政策互通,便利粤港澳民众往还,省长马兴瑞上周表示,将举全省之力,推进大湾区建设,广州市亦将推出更多措施,便利港澳人士在当地生活和享用医疗服务,支持港澳青年赴穗创业。大湾区酝酿推出跨境理财通,澳门为此亦在积极筹谋。相比之下,香港在大湾区方面未有太大动作,疫情下陷入停滞状态,看不到政府有多少作为。

疫境前行掣肘多多,摸索前路必须务实行事,不能政治挂帅或意识形态先行。中美斗争愈演愈烈,还有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和经济的冲击,俱令香港发展环境出现巨变。以创科发展为例,疫下全球多地封城锁国,窒碍创科业界交流往来,亦影响部分创科中小企或初创企业的业务扩展。疫下新常态,网上视像会议盛行,可是商务投资合作,始终要实地考察。本港很多初创企业雄心万丈,放眼世界,然而全球疫情不知何时方休,短期难以亲往欧美开拓市场,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局主席查毅超形容,勉强为之有如“扔石落水”,倒不如先放眼大湾区。

内地疫情受控,大湾区其他城市近在咫尺,不论是创科还是做生意都运作到,一待港康码落实就可进军。香港科技园现正准备方案,协助港企到大湾区发展,查毅超亦认为疫下因时制宜,拓展业界最重要的是地理上出入方便,倘若初创企业未能亲赴欧美,便应暂缓进军,等待环境许可才再考虑。

疫下创科舍远图近

打通关节要靠政府

疫情客观现实不为个人主观意志所转移,国际形势同样影响着本港发展前景。美国竭力遏阻中国高科技发展,对港政策亦由经贸先行变成制华优先,除了打击“香港制造”,又收紧限制高科技输港。内地为免核心技术被美方“卡脖子”,锐意加快科技发展,广东省长马兴瑞谈及大湾区发展,提出未来应集中力量解决“卡脖子”问题,包括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同时前瞻部署战略产业建设,积极发展数码经济等新兴产业等,凡此种种,皆为本港创科产业提供机遇。以往本港厂商太依赖美国市场,现在华府对港不再友善,内地提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概念,港商可以着眼拓展内地的内销市场,大湾区正是一个跳板。

疫下大湾区对香港的重要性,比疫前更大。本港旅游及零售业过去吸纳大量劳动力,经历反修例风暴和疫情冲击,可见将来难复旧观,开发大湾区,可以是协助吸纳本港劳动力的一个方法,香港总商会总裁梁兆基认为,按照目前国际形势,大湾区最有机会成为香港出路所在,然而港府在这方面的工作,明显不及粤澳当局积极。港府虽设有大湾区办公室,惟实际职权有限,若要加快步伐“追落后”,必须靠司局长牵头大力推动;未有健康码、政治阻力多,统统不能成为藉口。

香港克服疫境再上路要靠大湾区,加快具体推进则要靠政府。本港大企业有能力进军内地市场,中小企却遇到很多实际操作问题,例如商业登记、跨境资金调动、商业纠纷、信贷资料等,大湾区各城市做法不尽相同,简单如跨境缴交水电费,都是中小企很关心的问题,很多具体安排都要靠区内政府协商打通。大湾区发展,香港明显落后, 港人在内地工作和居住的税务、福利、保险、劳工等问题仍待解决,港府必须加快与其他大湾区城市磋商处理,同时更应制订短中长期具体目标,不能空谈概念续叹慢板。

赞一下
(3)
33.3%
赞一下
(6)
6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