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汶健:陷入了中年危机的民主政治

时间:2020-09-20 19: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01周报

撰文:易汶健

特朗普2016年当选美国总统后,其反对者已认定美国的“百年民主老店”称号岌岌可危,若他能在今年11月击败民主党候选人拜登续任四年,情况更不堪想像。即使如此,民主政治仍然未死,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大卫.朗西曼(David Runciman)在《民主会怎么结束》(How Democracy Ends)一书中形容,今天民主政治陷入了“中年危机”。朗西曼估计,到了2053年1月,美国依然可以举行民选总统就职典礼。若然美国这个民主大国未死,其他民主国家相信亦不会倒下。

民主的“中年”就好像人到中年一般,身上的担子变得重了,少了“少年”的冲劲,要改变或革新思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眼见身边的一切因科技发展而急步向前,“中年”民主想追赶却又追不上。但“中年”不等于“末路”,民主的未来仍然多变,可能转差,亦可以转好,甚至可能与人类一样能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而长生不老。即便最终走向消亡,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过程亦可以很漫长。但有一点须强调,民主死亡不等同人类死亡,在民主政治以外,人类仍可以有其他分配权力和组织社会的模式。

对科技有一丝希望

具体来说,民主的“中年危机”最明显的征状是未能顾及民众利益、不获民众认同。政党本来是社会的黏合剂,但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繁荣不再,政党要么老态,要么只懂开空头支票,难再取信于民,任由遭身份政治主导的政治体系撕裂社会。

在朗西曼眼中,政变、大灾难和科技接管是民主政治面对的三大挑战。

若果民主政治—严格来说是代议制民主—这么不济,朗西曼有什么药方可医治它的中年危机?他否定了回到过去雅典式直接民主的时光,因为社会经济结构大不同。他亦反对知识精英治国(epistocracy),由懂得最多的人决定我们应该往哪里走,例如给教育水平最高的人多一张选票;或如《反民主》的作者布坎南(James Buchanan)提出,藉着考试筛走愚民。朗西曼对精英治国最大的批评是,精英也是人,也会犯错,而民主制度可以避免社会陷入最差的境地,而且可以纠正问题。再者,知识精英很容易退化为技术官僚,被机器和制度牵着走。

朗西曼认同在世界各国推动各式民主实验,例如冰岛收集全民意见制定新宪法(虽然未获国会确认)、城市启动参与式预算、政党利用软件和程式决定政策等。然而,这些实验规模太小,这个地方行得通,其他地方未必可行;城市行得通,乡村未必;技术官僚认为可以,工人却不认同。

在几种未来想像中,朗西曼源于往例,反对精英治国和务实威权主义,但出于未知,他对科技乐观,认为科技发展空间仍很大,有机会带领人类解放。科技或许会令反乌托邦的一天来临,但人类能够想通想透各种未来情景,集民间智慧阻止悲情出现。也许,公民黑客会成为人类未来的守护者。

惟欠经济分析角度

朗西曼的睿见在于点出今天的民主危机跟二战前的不同,科技加速社会演变,犹如战时的民众号召力减弱,民主制度本身亦成长不少。过去虽是今天的良师,但政治人物和民众高呼回到过去、让国家再次强大,如果不是缺乏想像力,就是自我哄骗。他认为,对探索新民主形态更有用的是,不要排除参考其他非代议民主制度。然而,本书虽讨论了政治民主、科技转变和灾难威胁,在经济层面却零敲碎打。朗西曼留意到科技巨企近乎“无王管”,提到过往透过加强劳工和福利保障强化民主体制、未来实践参与式预算,但就仅此而已。

历史告诉我们,民主不应局限在国会,亦不只靠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等支撑。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流行的新自由主义浪潮带来公营服务私有化、大企业税项减免、职位零散化,令中产阶级下流等。经济政策失误,民众自然对政府和民主制度失望,为民粹主义播种。

代议制民主当然有不少好处,包括有助协商和寻求共识,但在讲求快速的科技时代,它失去昔日的光环,未来实行代议民主的政体数目难有进账,甚或减少。任何政治制度也要保障经济民主,以助人民充权,减少人民的疏离感和原子化,团结社会。很多学者都提供前瞻性的建议,例如工人拥有企业股份、参与决策权,视全民基本收入为权利而非救济,保障集体谈判权,都是值得尝试的方案。国家缺乏经济方略,任何制度也终究不能取悦民众。

在这场世纪大疫症及环球经济遭冲击后,期望朗西曼能增添科技和经济对政治影响的论述,检视民主制度的未来。更希望各地民主政体能意识到“中年危机”,汲取教训,走向更精彩的未来而非衰退。

赞一下
(7)
53.8%
赞一下
(6)
46.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