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ECFA十年 看清真相与假象

时间:2020-09-12 22:4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经济日报社论

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在今年9月12日实施届满十年,在当前两岸关系陷入低潮、甚至危机四伏的关键时刻,对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以吸取经验和教训,应该是适当的时机和做法。

回顾ECFA的签署,是在2008年台湾政党轮替后,工商界刊登大幅广告,要求政府和大陆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以免“东协-中国自由贸易区”即将在2010年完成降税,会对台湾出口产生排挤效果,对台湾经济发展不利,马政府顺应民意并向大陆表达咨商意愿,而在双方已陆续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之下,中国大陆也善意回应,终于在2010年6月29日签署协议,并在立法院通过后于9月12日生效实施。

平心而论,在两个政治上相互对立,一方还宣称不排除使用武力统一对方的情况下,要彼此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进行经贸合作的作法,可能是全球首创。特别是在台湾采行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模式,大陆还是拥有大量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集中制下,两个经济体制存在巨大差异,能否有效执行自贸协定,再再让人感到怀疑。然而,若能成功推动两岸的自由贸易协定,除可让大陆成为台湾企业发展的广大腹地,对台湾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外,亦可减少双方紧张关系,持续交流并和平发展,这是马政府的思维。

两岸咨商代表很快确定了将签署的四个协议:架构协议、货品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若要更生动比喻的话,架构协议有如一套丰盛大餐的“前菜”,货贸和服贸是“双主菜”,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则是餐后“甜点”。目前生效中的只是“前菜”,但它附带了“早期收获清单”,让几百项彼此认为急迫的货品提前免除关税,十项左右的服务产业相互开放。而被“太阳花学运”挡下,虽已签署但无法生效的“服贸”,以及咨商中断的“货贸”和后面的“争端解决机制”,都已被搁置延宕。因此,目前两岸间的FTA,只端出了“前菜”却搁置了双主菜和甜点。

十年来常有人评论说ECFA绩效不彰,这是完全不了解或是刻意曲解ECFA的执行真相。因为仅仅是这项开胃“前菜”,台方利用陆方咨商后提供的539项商品免关税和单方对台提供的18项农产品免关税机会,每年向大陆出口约200亿美元,到2019年已累计获得关税免除66.3亿美元,也让大陆成为台湾农产品的最大出口地;此外,台湾的银行业也在大陆开设了24家分行、12件保险业赴陆参股投资、20多件证券业投资,成为金融业的重要获利来源。若“双主菜”都能落实执行,其效益当然远远超过前菜,这也是韩国在两岸开始咨商时,畏惧两岸经济合作下将难以和台湾竞争,创造了一个Chiwan的新名词来形容台湾的这种竞争优势。

之后,可能是政府急于让金融业赴陆投资逐利,而把影响比较复杂的“服务贸易协议”提前处理,将更容易显现自由贸易效益的“货品贸易协议”挪后;加上咨商前的深入研究不足,让某些瑕疵被绿营充分利用,并无限放大理论上可能、但实际上根本不会发生的负面冲击,去煽动部分大学生发动“太阳花学运”,阻挡了服贸的立法,也让货贸和争端协议完全停止。其实,年轻人反服贸的结果,让原来可以在大陆培养视野和能力的大好机会完全消失,放弃开拓广大市场的机会,说来令人扼腕。

台湾多数人都了解,台湾对大陆享有巨额贸易顺差,经济并无法脱离大陆,必须有制度性的安排,才能在充满危机的经济大环境下,强化台湾的经济基础,也能改善两岸关系、保障国家安全和提升发展前景。但是蔡政府完全无视现实情况,在ECFA十周年之际,我们建议政府用智慧化解两岸关系。

赞一下
(13)
81.3%
赞一下
(3)
18.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