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男:中美关系恶化态势何以至此?

时间:2020-09-09 07:5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王伟男

中美关系近年来的恶化态势令人唏嘘。遥想两国刚刚建交后的1980年代中期,双方为了合力抗衡苏联,搁置包括在意识形态、台湾等重大议题上的分歧。当时美国把中国定位为“友好的非盟国”,向中国出口了许多只有美国盟国才有资格获得的先进武器。

两国还在新疆靠近中苏边界的中国一侧设立监听站,搜集苏联方面的情报。那段时期可以说是1949年以来中美关系的黄金岁月。

1989年6月发生在北京的政治事件,导致这段密切关系戛然而止,此后“中国崩溃论”盛行于美国政学两界。邓小平于1992年初高调南巡,力挽狂澜,不仅强调中国不会从此闭关锁国,还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随着中国经济再次走上快车道,国内形势趋向稳定,“中国崩溃论”在美国越来越没有市场,“对华接触论”逐渐占据上风。

这里必须澄清的是,当初美国的对华接触政策并非主张无条件的中美合作,而是克林顿政府(1993年1月至2001年1月)制定的全球接触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该战略的核心是“抓住全球机遇,防范全球风险”,体现在对华政策上就是“合作加防范”。

对华合作的目的包括开拓中国市场、规范中国行为等,同时也希望在合作过程中改变中国的基本制度,使得中国更像美国。对华防范则是指在合作失败或希望落空、甚至发生中国危及美国利益的情况时,美国要有应对这种不利局面的能力和行动。

然而,现在两国有太多人只强调接触政策中对华合作或者说软的一面,而忽视其中对华防范或者说硬的一面。事实上,1996年的台湾海峡导弹危机、1999年的美军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事件,都是这种防范或硬的一面的体现。

小布什政府(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上任初期,本想大幅提升对华强硬程度,却被九一一事件打乱部署,只好继续强调合作。随着反恐战争的长期拖延,也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快速增长,双方在新世纪前10年的合作既广又深,以至于当时在两国都有人认为“中美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中美关系的转折出现在奥巴马政府(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上任一年后左右。当时双方在多个领域都出现了合作不愉快的现象,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严重的战略互疑。2009年12月,双方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冲突,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进入2010年后,“重返亚洲”“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战略再平衡”日益成为美国舆论场的高频词,对华合作的声音持续变弱,对华强硬的主张持续走强。

也是从那时开始,美国政学两界展开了一场对华政策大辩论,全面检讨自克林顿、甚至自尼逊以来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主要问题包括:中国市场对美国是更开放还是更保守了?中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是否更像美国了?中国的国内国际行为是否有根本改善?中国当前发展态势对美国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核心问题是:对华接触政策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这场辩论到2016年美国大选时基本收官并得出初步结论:对华接触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美国应该放弃幻想,切实加大对华防范力度,实现从软的一手向硬的一手的根本转变。这便是总统特朗普自2017年1月上任以来,在中美关系中掀起滔天巨浪的历史背景。

也就是说,当前美国的对华强硬政策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有历史轨迹可循的;中美关系从1980年代的黄金岁月演变到现在的剑拔弩张,也不是“基因突变”的产物,而是由一系列内在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这些“遗传因素”就是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与矛盾。

中国认为,美国长期以来在台湾、西藏、新疆、香港、人权等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今年冠病疫情暴发以来、特别是美国疫情近乎失控后又甩锅中国;美国“亡我之心不死”,一直试图颠覆中共在中国的领导地位;美国在经贸领域搞保护主义,在双边关系中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美国担心中国取代美国的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等等。中国对美国的上述指责散见于相关部门发言人的公开发言中,也更多地出现在中国学者的公开成果中。

而美国对中国的指责,可以参考今年5月20日发表的《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方针》报告,这是美国有史以来首次发布专门针对中国的综合性战略文献。该报告把来自中国的挑战划分为经济、价值观和安全三个领域,并详细列举在每个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实际上就是对中国的正式且全面的指责。

例如,在经济领域,它指责中国未信守关于经济改革的承诺,坚持国家资本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对企业的补贴扭曲了全球市场,并造成环境污染。在价值观领域,指责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挑战美国的根本信念”。在安全领域,指责中国“采取恐吓和胁迫手段来消除认为对自身利益的威胁”,在周边海域和地区进行“强制性的军事和准军事活动”。

从理论角度看,中国对美国的指责或许更适合用近年来流行的“修昔底德陷阱”来解释。这个理论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要回应这种威胁,这就使得两者之间的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虽然近来有人发现这个理论并不符合它所建基的古希腊史实,但它所阐发的道理却非常契合“一山不容二虎”的中国谚语,所以在中国学界和舆论界都有不少支持者。

而美国对中国的指责或许更适合用“民主和平论”来解释。这个理论认为,成熟的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发生战争,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之间、不同的专制国家之间、专制国家内部,更容易发生战争。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史似乎也证实了这个理论。这就为美国以接触为契机推动中国“民主转型”、在多年努力后感觉效果不彰转而实施对华强硬政策提供了依据。这个理论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政学两界都很有市场。

中美关系恶化至此令人唏嘘,恶化的原因见仁见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存在密切联系的两个国家、特别是大国之间,和平与合作需要双方都有意愿,而摩擦与冲突只要一方有意愿就够了。现代社会的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如果三观不合就容易产生心理距离;“三观不合”的两个大国之间,要维持长久的和平与合作,无疑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了。

作者是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中美关系恶化至此令人唏嘘,恶化的原因见仁见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存在密切联系的两个国家、特别是大国之间,和平与合作需要双方都有意愿,而摩擦与冲突只要一方有意愿就够了。

赞一下
(169)
89.4%
赞一下
(20)
10.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