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斌:中东产油国必须以变求存

时间:2020-09-08 07:3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陈鸿斌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全球许多国家经济“停摆”,对石油的需求也急剧下降,由此造成了油价的暴跌,此前甚至出现了负油价这一闻所未闻的诡异局面。这一局面并非短期现象,对很大程度上依赖石油出口的中东产油国无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这一年来,中东产油国可说一直是在战战兢兢中度日如年。去年5月至6月,波斯湾连续发生油轮遇袭事件,9月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生产设施又遭到袭击。今年新年伊始,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遇害,这一系列动向已使得波斯湾局势处于一触即发的危机状态。不过,那一系列动向都推高了油价,中东产油国实际上还有所获益。不期而至的冠病疫情,则彻底改变了全球石油市场行情,中东各产油国如今都显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

油价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石油投机商所掌控的,问题在于这些投机商中的大多数人对中东问题的理解非常肤浅或几乎就是一无所知。对他们来说,与稳定的市场行情相比,动荡不定的市场会导致油价的巨幅波动,这样反而有更大的获利空间,所以他们并不希望中东局势保持稳定。

当然,决定油价的根本因素还是供求关系,供大于求会导致油价疲软,供不应求则会推高油价,这是一般的市场走势。过去,石油的主要消费国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如今中国成为全球头号石油进口国,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的石油进口量也直线上升,美国则从昔日的头号进口国摇身一变成为出口国,这使国际石油市场格局发生了以前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

就石油的供给侧而言,过去一直是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即油盟)为主,包括伊朗和伊拉克这些波斯湾产油国。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储藏量最大的油盟成员国委内瑞拉国内局势始终动荡不已,而卡塔尔已于此前退出了油盟,所以油盟对原油市场的掌控能力已明显下降。同时,俄罗斯等非油盟成员国的动向却日益引人瞩目,美国则因页岩油气开发技术的突破,使其一举超越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成为全球头号产油大国。实际上,从供给侧而言,如今是油盟、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三方演义”。

这就使得全球原油市场行情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年的中东战争曾相继引发了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而如今中东的局势与油价的关系已并非那么直接。此外,从中东进口石油的国家主要是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所以即便中东生乱,但受影响的也主要是上述亚洲国家。

对中东产油国来说,多年来国际社会全力推动的去碳化、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努力,使得石油需求始终处于疲软状态。上世纪70年代,整个国际社会所担忧的是有朝一日石油资源枯竭怎么办?而如今中东产油国所担心的是,如果各国今后不再需要石油,它们的出路在哪里?为此,中东各产油国如今都在为建立适合后石油时代的相关体制而绞尽脑汁,竭尽全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沙特阿拉伯的“2030愿景”规划。

过去多年来,中东各产油国的体制大致类似,即由国有石油公司开发石油,然后对外出口,由此获得的外汇上缴国库,国家为国民提供极为完善的各种福利和服务。中东产油国的本国公民大多成为公务员或国有企业的员工,不仅可获得高薪,而且无须纳税,医疗和教育也都是免费的。

另外,在购买食品和燃料等基本生活用品时还可以享有补贴。至于技术要求很高的工种和各种脏活、累活,则都让外籍工人承担。那个年代,中东各产油国简直就是一个个硕大无比的乐园,这一切皆拜石油所赐。

对各中东产油国而言,石油出口的收入基本上要占到财政收入70%至80%之多。一旦油价出现下跌,则国家财政立马将面临严峻考验。

对中东产油国来说,决定油价的关键因素并非石油的生产成本。中东产油国的石油生产成本基本上就是每桶10美元左右,这要比俄罗斯及美国的页岩油成本低得多。不过,这并非意味着中东产油国就具备承受低油价的能力,因为如上所述,多年来的体制已使得这些国家必须确保油价能保持财政平衡,否则国家将无法生存。

中东各产油国的国情不尽相同,所以对油价的承受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就沙特阿拉伯而言,它能承受的油价是每桶85美元,阿联酋是70美元左右,卡塔尔和科威特仅为50美元,而巴林和阿曼则高达100美元。俄罗斯的承受极限是40美元,所以俄罗斯对低油价的承受力显然要高于中东产油国。美国的页岩油成本在50美元左右,所以也不具备与俄罗斯打价格战的能力。

对石油进口国而言,油价当然是越低越好,但对产油国来说却并非油价越高越好。油价太高就会推动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导致石油需求下降。于是,中东产油国制定共同限产政策,以便维持油价,但此举实际上却使得非油盟产油国获益。它们趁虚而入,由此提高了在全球石油市场上的份额。

如今中东产油国面临左右为难的局面。如果油价上涨,受益最大的会是美国页岩油生产企业。对它们来说,最理想的局面就是油价不太高也不太低,这样最有利于维护其市场份额。今年4月,沙特阿拉伯率先打响价格战,以“壮士断腕”的魄力推动油价走低,孰料油价此后居然一路下滑,直至出现匪夷所思的负油价局面,这显然是沙特阿拉伯所始料不及的。为此,沙特不得不从今年6月开始取消生活补贴,7月将增值税从5%上调到15%。

为了建立应对后石油时代的体制,中东各产油国目前仍只能继续吊在石油这一棵树上。

过惯了好日子的中东各产油国国民,理所当然地成为政府各项相关改革政策的反对势力。油价下跌他们当然会产生危机感,一旦油价出现回升,他们立马又一切照旧。因此,全力推动国民的观念变革,已成为中东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虽然冠病疫情总有一天会被克服,但低油价局面显然是一种无法改变的长期趋势。石油时代的终结也并非一种夸张之说,所以中东各国必须未雨绸缪,顺势应变,及早制定预案,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出路,否则只能在泥淖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作者是中国上海退休学者

过惯了好日子的中东各产油国国民,理所当然地成为政府各项相关改革政策的反对势力。油价下跌他们当然会产生危机感,一旦油价出现回升,他们立马又一切照旧。因此,全力推动国民的观念变革,已成为中东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赞一下
(6)
85.7%
赞一下
(1)
14.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