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锐民:我不会追寻“十倍股”

时间:2020-09-01 07:2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港澳突搜

易锐民

最近清年假赋闲在家,重拾多年弃置的口琴,一口气吹了个多小时;当吹着陈百强的《涟漪》时,琴音带我回到了1999年底。

“生活静静似是湖水,全为你泛起生气……”,当年母亲患病住院,病房的电视传来盈富基金的宣传片。母亲总担心我们供楼压力太大,嘱咐我们要储蓄、节俭。

刚好港府为击退金融大鳄而在1998年买入大量股票稳住联系汇率后,决定成立盈富基金,借此把手上一大堆股票分批卖出市场。作为香港第一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盈富基金上市规模达333亿港元(58.3亿新元)。和太太商量后,我把仅有约20万港元积蓄全部认购盈富。

当年香港金融管理局为盈富基金的电视宣传片选择配乐时,曾在邓丽君的《甜蜜蜜》和陈百强的《涟漪》之间拿不定主意。金管局组成“遴选委员会”,经民主程序最终《涟漪》险胜。

去年盈富基金庆祝上市20周年时宣布,基金在此期间累积总回报近三倍,不但跑赢恒生指数,还优于全球其他大型ETF。我那20万元的投资,收了20年股息后已差不多回本,而且股价升了一倍。

三倍的回报当然不错,但跟“股王”腾讯相比就差很远了,该股自2004年招股上市至今,股价升幅竟达700倍。腾讯一直成为股民的热门话题,总想香港出现另一只“百倍股”。

“百倍股”难求,不少股民追寻人生首只“十倍股”(ten bagger)。该词最先由传奇投资大师林治(Peter Lynch)发扬光大,借用棒球场上的术语“bagger”形容买股份如垒打得分。当然,投资者若想享受十倍股的回报,一般必须很长时间持有该股。

但最近无论电视、电台节目,还是报章的财经专栏,都有不少股民抱怨。参与投资港股多年,但从没像这两年如此沮丧,皆因港股只有科技股升,其余大部分都不升,恒指表现远远落后全球。

所有科技股的股价都处于高位了,现在才买未必做到“十倍股”,股民不敢贸然入市,而且中美的科技战也令人看不透。俗称“港版纳斯达克指数”的恒生科技指数面世约一个月,首只追踪该指数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也应运而生。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上周五挂牌,但随即发生了“3033事件”。

3033是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的股份编号,该股起始资产净值仅1.8亿港元,但全日成交额竟高达30.45亿港元,超越盈富基金而成为交投最活跃ETF。

问题是在开市竞价时段,理论上价值7.5港元的基金单位,投资者竟以20元大手成交,即ETF价格一度较资产净值(NAV)炒高近1.6倍。原来,正因恒生科指产品成为抢手货,而部分投资者对ETF的运作不认识,未留意实际NAV与单位基金的关系,误把ETF当作股票来炒。

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与盈富基金不同,前者在挂牌前不供认购。当市场庄家(流通量提供者)缺席开市竞价时段,而买货需求极大时,就引发了价格大幅偏离实际价值。

开市后不足三分钟,该ETF的价格旋即由高位下跌逾六成。以每手200单位计,散户以开市价20元买入一手,4000元成本在三分钟便输掉约2400元。那些“抢贵货”规模共逾155万个基金单位的投资者,合计亏蚀逾1500万港元。

市场人士认为,港交所现行机制未覆盖ETF开市前时段大幅波动的问题,散户这次因此损手,相信能追讨损失的机会较微。专家分析,ETF庄家机制实在有改善的空间。

无论盈富基金,还是恒生科指ETF,都是追踪指数的股票基金,指数不可能短期内就有数倍、十倍升幅。ETF应是追求回报稳定的长线投资者的佳选;若要追寻“十倍股”,还是另觅他选。

例如,主打海南自由贸易港概念的美兰空港就是今年的“十倍股”,由年初的5.53元升至上月的60元。但该股昨天回落至45元,还需等待新消息再冲刺。

无论如何,投资涉及风险,我认识的朋友之中,在港股获巨利者不多。反而有人只不过40多岁,却在股票市场投资失利,身家足足不见了大半,大叹港股市场是一个大骗局。

我快将退休了,也希望将来的生活继续像《涟漪》的歌词那样:生活淡淡,似是流水;至于《甜蜜蜜》就似乎有点不真实,只在梦中。所以,我是不会追寻“十倍股”。

赞一下
(19)
86.4%
赞一下
(3)
13.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