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收三放”踏首步 香港疫情循环须突破

时间:2020-08-26 12:0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明报社评

香港政府打算周五起放宽防疫措施,解除晚市堂食禁令,户外做运动可以不戴口罩。香港疫情有好转迹象,单日新增病例回落至20宗以下水平,防疫措施略作放宽,可以减轻抗疫疲劳和民生压力,惟目前源头不明个案仍多,反映社区尚有隐形病人,有待全民检测查找,公众必须保持警惕,防疫不能松懈。港府因应第三波疫情,寻求内地协助提升检测能力和隔离治疗设施,可是病毒追踪等方面仍待加强。疫下香港疫情防控经历了“三收两放”,这次再一次迈步放宽,能否跳出“重开经济-疫情复炽”的循环,仍是未知之数;饮食业界提倡的控疫新举措是否可行管用,亦无十足把握,当局这次放宽防疫措施,为民生经济重开踏出一小步,但愿这不会成为下一个循环的开始。

抗疫疲劳要唞气

防疫意识勿松懈

第三波疫情上月爆发,香港防疫措施收紧至前所有未的程度,二人限聚令、晚市禁堂食、口罩令等,对于遏阻疫情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严厉社交限制持续个多月,亦对经济民生构成巨大压力。饮食业晚市叫停,损失固然惨重,对一些夜班工作人员亦多有不便,有市民要在公园露天进食,情况并不理想。炎夏酷热,市民户外运动要戴口罩,当然也不是舒畅的体验。随着疫情好转,社会上要求放宽防疫措施的声音渐多。上周政府维持防疫措施不变,及至本周,当局决定踏出鬆绑第一步,除非疫情逆转,周五起食肆堂食可延长至晚上9时,戏院、美容院等可以有条件重开,市民户外做运动,又或身处郊野公园户外范围,可以不戴口罩,希望减轻相关行业压力,方便市民“唞唞气”。

第三波疫情最凶险之处,是社区出现大量隐形传播链。最近本地感染个案显著回落,可是源头不明病例,仍佔每日新增确诊个案约四成,这是之前两轮疫情所未见,反映危机未除,现在若大幅放宽防疫措施,疫情很可能复炽,过去个多月的努力,随时付诸东流。政府下月初推出全民自愿病毒检测计划,有助找出更多隐形病人,为的是社会整体利益,无论专家还是一般人,看待检测都应该以科学为本,没理由假设自己一定没有染疫,所有人都应该放下政治立场,积极参与检测。单从防疫角度看,“等埋”自愿检测结果,9月中始“鬆绑”防疫措施,当然最理想,可是经济民生亦需兼顾,市民抗疫疲劳,若能看到曙光,也许更有斗志捱下去。

平情而论,政府这次放宽防疫措施,对受影响行业来说,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以饮食业为例,虽然堂食时间延长至晚上9时,可是每枱最多两人维持不变,对生意帮助相当有限,对于很多酒家餐厅来说,若要复常晚宴聚餐做生意,恐怕还要等一段时间,然而当下正是战胜第三波疫情的关键时期,防疫措施充其量只能稍稍放宽,绝对不能发出错误信息,令公众以为毋须再担心疫情,相关行业需要忍耐;与此同时,政府亦须想方设法,务求社会经济活动稍后能够真正做到“可持续重开”,避免经济民生再受折腾。

香港防疫措施历经“三收两放”,面对第三次放宽,香港能否跳出“重开经济-疫情复炽”的循环,仍是一大疑问。防疫专家认为,第三波疫情与豁免海员和机组人员检疫有关,当局必须汲取教训,加强入境检疫把关,可是香港作为高度开放小型经济体,若要复常重启经济,无可避免要对外打开门户,输入病例风险必然增加,若要与疫共存、实现可持续复常,政府要有一套高效控疫系统,各行各业亦要有疫下可持续经营的招数。

病毒追踪缺招数

靠写日记不实际

食肆是第三波疫情的一个焦点,最近有业界人士提出,加强食肆室内抽气换气,以及设立“执枱专员”,希望可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避免未来又要晚市全停。业界愿意多行一步加强防疫,当然是好事,可是适合大集团的措施,茶餐厅小商户未必可以照办,当局和业界不同持份者应多作商量,无论是分开执枱及传菜的职员,还是要求食客饭后执拾自理,各式各样的可行选项,都应该深入考虑。

之前两波疫情,港府在病毒检测、隔离设施、治疗病牀等方面捉襟见肘,为了应付第三波疫情,特区政府寻求内地协助,上述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可是病毒追踪能力方面,看不到当局有何显著提升,只靠赋权更多公职人员追踪密切接触者,又或物色手机软件商开发“感染风险通知”程式,不足以改善情况。官员呼吁市民养成“写日记”习惯,记下每天去过的地方、所坐的士车牌号码等,以便日后有需要时卫生署可以“更有效率”找出紧密接触者。有关建议理论上不能说完全没有用,现实上却相当“离地”,多少人会身体力行,叫人好生怀疑。

强大检测、高效追踪与隔离治疗,成为了控疫铁三角。疫情旷日持久,各方需要面对现实,当下核心问题,不是病毒追踪与个人私隐之间如何取捨,而是追踪、私隐和可持续复常三者之间,该当怎样平衡,只看前两者,必然有盲点。病毒追踪能力无法提升,控疫铁三角缺其一,可持续复常之路必然崎岖艰难。

赞一下
(3)
10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