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美冲突绝非一次喊话所能解决(2)

时间:2020-08-10 06:4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面对上述情况,美国的政策趋势显然是:与中国脱钩;并将其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在经济与技术上隔离开来;再往后,有可能就要禁止使用美元,把中国踢出国际金融体系了。此外,在外交上会就中国的西藏、新疆议题,香港和台湾问题,尤其是南海问题,采取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各种行动,以压缩中国的发展空间,打压中国。

美国对中国的上述判断和政策,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掌权,方向上应该都是一致并确定的。区别只是在于方式的不同:特朗普会更加直接和强势,并以美国自己为主力,加上少数盟国来执行上述对华政策,因为他对盟国的协调能力相对薄弱;而拜登擅长的恰恰是处理盟国关系,而且盟国也很看重他。届时,美国主要盟国的对华态度同现在与特朗普不合作的情形相比,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德国和日本,中国的外部环境将比现在更加不利。

上述情况说到底,是中美相互间的国家定位出了问题,这种定位是指:如果世界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面对中美两国综合国力和全球影响力对比的悬殊,以及美国对中国的上述判定等现实,一方在与另一方打交道时,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样的恰当定位上?这是两国关系能够平稳发展和交往的前提。而当前的现实是,这种定位起码是不明确,或者说正在模糊。自当年奥巴马访问北京提出G2未果开始,中美关系的一切困惑,根子都在这里,而事态发展到今天,已经使得这一问题如果不予解决,则不仅中美之间无从共存与共享,而且必无宁日。

这个定位的实质就是要明确:中美两国究竟谁是世界上更具有全方位压倒性影响力的国家?并在实际行动上落实。明确了这一点后,才能界定双方的利益在哪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然后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唯有如此,才能解决是否“脱钩”的问题,以及“树立清晰框架”的问题,否则客观上一切都无从谈起。

上述问题和中国外交的本质是紧密相连的。按照邓小平对中国外交的理解,外交的目的就是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意识形态并不重要,并要在外交中加以避免。邓小平这一论断,当然与他曾经实际领导过上世纪60年代中国与苏联之间的那场斗争有关,也是对中国外交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

根据上述情形,考虑到历史、现实和经验等诸因素,尤其是“不脱钩”和“树立清晰框架”目标的迫切要求,综合各类利害,必须说:当年美国奥巴马访华时提出的G2是个相对不错的选择,尤其是考虑到中美“脱钩”、并外加封锁乃至更加恶劣的前景,G2未必不是个好东西,它几乎就是当前可选择的最佳路径,如果真能实现这一目标的话。至少,这是一个可以进行交易的大买卖,起码方向是这样。因为无论如何,中国的利益要和世界大势相一致。

当前应做最坏打算

当前中美关系首先要解决的,是今年11月美国新总统产生之前紧张局势,不能因为两国内部原因导致局势失控。无论是新华社对美喊话中的“不脱钩”也好,“树立清晰框架”也罢,还是作者提出的未来中美关系的G2路径,实际上都是针对11月后产生的美国新总统说的,无论这位新总统是连任的特朗普还是拜登。

而当前特朗普竞选连任面临的最大限制是:没有任何议题可以像中国议题那样,能够有效转移和冲淡当前美国的严重疫情和经济大幅下滑给他连任带来的致命舆情焦点。只有中美冲突的舆情可以有效引导美国媒体的关注,并客观上创造出有利于特朗普的舆情,动作越猛烈、题材越刺激,对他带来的舆情效果就越好,当选的几率就越大。只要特朗普敢于对中国大胆动手就行。因此,对中国的行动和题材是他在总统选举落幕前紧抓不放的题材,否则依特朗普政敌如此之多的现实,落选后他连坐牢都是有可能的。

因此我们看到,自上月开始以来,特朗普先后几乎是定期地抛出南海问题、香港问题、字节跳动、腾讯微信、美国卫生部长访台等行动,都是为了服务其竞选连任,是其连任计划的一部分。这些定期性的行动一方面冲淡了对特朗普的不利舆情,另一方面引导了选举期间的舆论。从美国国内的情况来看,上述的系列反华行动增进了他支持率的有效上升。

但离美国选举还有三个月,上述行动还不够,在选举的关键时刻,特朗普还需要采取更具刺激性的动作来吸引全美国媒体和舆论的关注。笔者认为:南海和台湾是增大特朗普连任几率的两个最佳地点。

首先是南海问题。依据笔者的判断,南海之所以成为美国目标的可能性较大,是因为中国对这一地区的领土归属权缺乏国际认可度;而且不同于渤海和黄海地区的是,中国在这里的海军力量较美国薄弱。美国完全有能力在这里进行一次有限的武力行动,将美国国内舆论彻底转向有利于特朗普当选的方向。尤其是中国在当地建立的岛礁设施,除非撤离军队,彻底转换成民用,否则在缺乏国际法、联合国和沿岸国家主权支持的背景下,一旦美国采取行动,其安全可以说完全缺乏保障,政治上也未必有利。

此外,台湾问题对特朗普也是不错的助选题材,例如上周美国宣布的现任卫生部长访问台湾一事,从现在开始直到访问正式开始之前,特朗普都有创造并引导美国舆论为他助选的不少机会,但这主要是政治和象征意义上的,在这里只要中国不动武,美国动武的机会不多。因为毕竟是在中国家门口,那样做的后果太不可预测,而且,美国说破大天,联合国是不承认台湾的主权国家地位的。如果特朗普在这里采取过激行动,未必有利于创造或者引导其当选的舆情,而且,台湾问题一旦引发武力冲突,在美国国内也是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对特朗普不一定有利。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有传言分析,中国对特朗普的连任动机了如指掌,言下之意是对特朗普竞选需要的行为暗中可以默认的。即便如此,它仍然会引发一个问题:上述事态真的发生,中国国内政局会发生什么样的演化?容忍力能走到什么程度?对中国今后意味着什么?傅莹说中美关系是21世纪的中国内政,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尽管她说得太晚了。

(注: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email protected]

赞一下
(45)
81.8%
赞一下
(10)
18.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