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社评
全球疫情过去两天接连突破重要关口,确诊病例超过1000万宗,病殁人数也突破50万大关。短短半年,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多国无力招架,抗疫一败涂地,惟与4月初全球确诊病例突破100万宗时相比,当下一些国家对疫情的关心度反而有所不及,忍痛抗疫决心惹人质疑。疫苗年底面世是最乐观假设,普及速度和实际免疫效力不一定理想,以目前疫情走势,所有人都要有心理准备,艰难时期将延续一段长时间。展望未来,部分疫情“相对缓和”地区将相互重开边界,世界有可能渐渐形成“疫情受控圈”与“尚未受控圈”,疫情失控地区将变得孤立。香港疫情缓和,当然可以跻身“受控圈”,然而各地处理疫情标准不一,香港若要加入互开门户的多边圈子,输入病例风险势必增加,当局必须做好准备,及早提升病毒检测能力。
疫情映照社会不公
疫苗效力存在变数
疫情全球蔓延,3月初,全球确诊个案才10万宗,八成病例在中国;4月初,全球病例已急增至100万,重灾区在欧美;不足3个月后,全球确诊病例又跨越另一个分水岭,突破1000万宗,共计逾50万人死亡,当中以美国疫情最为严重,确诊病例及病殁人数均占全球四分之一;巴西居次,确诊病例逾130万宗。俄罗斯和印度分别有超过60万及55万宗确诊,属全球第三及第四严重。
各地疫情轻重,影响因素众多,有些国家疫情严重,原因是当政者淡化疫情自欺欺人,不愿忍受抗疫代价;有些国家则因为国力有限、医疗脆弱、贫困者众,抗疫有心无力。疫情八大重灾国之一的秘鲁,其实是拉美首个采取全面强制隔离措施的国家,封控超过百日,依然无法遏阻疫情,问题在于很多穷人无以为生,唯有冒险继续开工或到市集做买卖;亦有民工生计无着回乡,将病毒也带回家乡。印度的情况跟秘鲁亦有相似之处。
COVID-19疫情某程度是一面镜子,映照了各地的不公义不公平,受害最深的是穷人和弱势群体。英国有研究便指出,疫下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英国所有非必要娱乐场所或商场一度关闭,不少低收入人士因此失去工作,生活困顿,反观很多富人不过是无处消费,倒是省下了不少开支。
COVID-19蔓延速度有增无减,单是最近一个月,全球录得近400万宗确诊病例,然而值得留意的是,比起疫情突破百万关口,部分国家和民众对于确诊病例突破千万,并未太过重视,有人厌倦抗疫生活,不想再理疫情;有人则认为本地疫情已缓和,外围疫情严峻“事不关己”。抗疫意识渐渐松懈,恐令疫情蔓延得更快。COVID-19疫情百年一遇,未来走向尚有很多变数,然而中短期形势确实不容乐观。美国巴西疫情愈演愈烈,近期确诊数字屡见新高,美国卫生部长阿扎尔警告,遏制疫情扩散的机会正逐渐消失。
不少人期望疫苗面世后,便可脱离抗疫“苦海”,惟理想跟现实可以有很大出入。根据以往经验,疫苗由研发到全面应用,最快也要5年。美国防疫权威专家福奇虽对明年初疫苗面世“审慎乐观”,可是如此急忙生产出来的疫苗,免疫效力未必理想。福奇便估计,早期的COVID-19疫苗,有效率也许只有七成,加上美国存在反科学反疫苗情绪,民调显示三分之一美国人表示不打算接种,意味就算有了疫苗,也未必能发挥群体免疫效用。
疫情受控圈互开边界
港须提升病毒检测力
各地看待疫情态度不一,有些依然紧张,有些无心恋战,未来全球疫情走势,地域差异将愈来愈大。一些疫情相对缓和的国家及地区,相互之间将逐步“重开边境”,放宽检疫限制,不同的“旅游气泡”慢慢凝聚,渐渐形成一个“疫情受控圈”。欧盟最近草拟重开边境清单,初步决定先向日韩加澳纽等域外国家开放边界,正是一例。疫情持续严重的国家及地区在圈外落单,在经济及国际往来上愈来愈孤立,愈急于重启经济自救,疫情愈容易恶化,愈难融入“疫情受控圈”,形成恶性循环。
香港疫情缓和,昨天泰国宣布向香港等5个经济体放宽出入境限制,反映香港绝对有能力融入“疫情受控圈”,然而不同地区之间重开边境放宽限制,可不是一件容易处理的事。各地疫情处理标准不一,在欧盟,西班牙一天新增300宗病例,已理解为“疫情缓和”;英国一天新增900宗,仍然宣布放宽旅行限制。以香港的标准,这已是不得了的数字,甚至可视作“疫情失控”。
内地入境检疫之严远甚于欧洲,欧盟提出可以向中国放宽入境限制,反映欧洲承认中国抗疫理想,可是欧盟开出的条件,即中国也要对等放宽,以现时内地的防疫高标准,北京未必能够接受。香港在对外重开方面,也可能面对类似问题。举例说,欧盟与日韩互相放宽入境限制,对两地疫情会带来什么影响,乃是未知之数,有可能影响香港与日韩未来互相放宽的步伐。从避免落单的角度,早日加入“疫情受控圈”当然是好事,然而疫情加剧风险亦不能低估,港府必须及早筹谋,显着提升病毒检测能力,为输入病例风险增加,作好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