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认同政治与时代大冲突(2)

时间:2020-06-30 07:4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冷战之后便很快又出现了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所说的“文明冲突”。世界似乎又回到了宗教冲突时代。亨廷顿的“文明冲突”与历史上的宗教冲突,不同的地方在于作者在宗教(文明)之上加上了世俗的“民主”(认同政治)因素。例如,亨廷顿认为,中国和日本不属于同一个文明,因为日本已经是民主国家,属于“民主”文明。

这种以世俗现象为核心的认同政治,在冷战后变本加厉。九一一恐袭事件之后,小布什政府开启反恐战争,提出了“要不和我站在一起,要不就是我的敌人”的原则,在国际上塑造“民主价值同盟”。到了奥巴马政府,美国不怎么强调所谓的“价值同盟”了,但其盟友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则成为“价值同盟”的狂热的提倡者。

基于“民主”之上的认同政治

今天,围绕着中美关系、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关系,基于“民主”之上的认同政治,俨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主题了。

瑞士《金融经济报》刊发的由苏黎世大学宏观经济学教授沃特(Joachim Voth)撰写的一篇题为《瘟疫与体制竞争》的评论,便是认同政治塑造的典型。这位学者曾经在今年早些时候(3月)提出,只要中国人继续贩售、食用野生动物,西方国家就应该限制中国人入境。这次,沃特再次提出,只要中国不民主,就无法保证能妥善应对下一场疫情,因此西方国家应该限制中国人入境。

沃特注意到,疫情暴发之后,欧洲不断有人赞叹中国的“专制体系”,能够不惜一切代价采取强力措施,取得了比西方国家更高效的防疫成果。但作者认为,中国的事例不能说明“专制”的有效性,因为俄罗斯、伊朗这样的专制政体,在此次疫情中一败涂地。

尽管欧美国家在应对冠状病毒疫情过程中,也宣布了紧急状态,对公民基本权利作出了诸多限制,但民主制度凭借着毫无保留的反思能力、政党竞争、言论开放,总是能够比体制竞争对手更快地找到自身问题。

民主是一种具有极高学习能力的体制。在需要全体民众做出牺牲和奉献时,具备民选合法性的政府是无可替代的。历史的一大教训就是:长期而言,民主总是优于专制。作者对西方开始流行的“民主怀疑论调”忧心忡忡。这无可非议,但是作者把这种担忧,转化成为对中国“专制”的批评和谴责,便是“认同政治”在作怪了。

实际上,这种妖魔化中国来强化西方民主认同的做法,最近一段时间开始盛行起来。

在美国,强硬派和保守派政治精英,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国会议员,干脆用“中共”的概念来替代“中国”,其用意不仅仅在于人们所说的,分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关联,更在于把中美制度的不同,视为是中美冲突的根源。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6月19日以视频形式,在丹麦哥本哈根民主高峰会议上所做的“中国挑战”的致辞堪称典型。蓬佩奥批评“中共”敌视民主价值观,威胁到世界各国,呼吁欧洲盟友不是在美国和中国之间,而是在“自由与暴政”之间作出选择。

英国政府提议为了应付中国的5G技术,用“10国民主集团”或者“10国民主联盟”(D10),来取代原先的“七国集团”(G7),即在原来的七国基础上,再加上澳大利亚、印度和韩国。

据韩联社消息,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6月15日表示,旨在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的“人工智能全球合作组织”(GPAI)当天正式成立。德国、法国、新西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斯洛文尼亚、墨西哥等14个国家加入该组织。GPAI旨在基于“人权、包容、多样性、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利益”的原则,解决人工智能领域热点问题,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从英国和韩国的动作不难看出,这些国家基于认同政治(对民主的认同)把中国排除在外,或者把中国直接置于对立面。

很显然,认同政治已经从社会个体、群体上升到主权国家对自身的认同,对他国的排斥。正如前面所阐述的,认同政治和冲突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如果认同政治在一个社会内部已经导致了无穷的冲突,认同政治也必然导致国家间的冲突乃至战争。并且,历史经验表明,这种把世俗价值宗教化和道德化的认同政治,所导致的冲突和战争,具有更大的暴力能量。

可悲的是,无论是一个国家的内部,还是国家之间的关系中,今天世界的大趋势便是认同政治的强化。在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盛行的世界,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精英,都已经陷入了认同政治的陷阱,并且陷得很深。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赞一下
(69)
83.1%
赞一下
(14)
16.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