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共同社
日中关系开始笼罩阴云。对于中国在钓鱼岛附近的做法,日本国内应加强威慑力的论调高涨。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为国宾访日也变得越发遥远,在此情况下,首相安倍晋三自夸“已重回正常轨道”的两国关系有可能倒退至之前的冷淡状态。
警惕
“在包括中国海洋活动的(安全保障)形势紧迫的情况下,有必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切实讨论。”环境相小泉进次郎在26日的记者会上强调了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相关讨论的重要性。小泉虽然不负责外交和防卫领域,但阁僚点名中国提及加强安保战略的做法十分罕见。这透露出政府的真实想法,即警惕如果不提升威慑力将无法抗衡中国的压力。
随着陆上部署型导弹拦截系统“陆基宙斯盾”部署计划的放弃,自民党内认为应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的主张扩大。党干部透露称“与朝鲜相比,更多的是意识到中国”。尽管中国对此表示不快,但日方并不理会。防卫相河野太郎在26日的记者会上拒绝回应称“没必要发表评论”。
反弹
背后原因是尽管新冠疫情尚未平息,中国却频繁开展海洋活动,日方的态度是对此的反弹。河野在23日的记者会上,关于18至20日在鹿儿岛县奄美大岛附近毗连区潜航的潜艇表示,“推断这是中国的”。公布潜航潜艇国籍的做法十分罕见,此举意在牵制中国。
外务省25日对中国发布50处东海海底地理实体名称提出抗议。外相茂木敏充在28日的NHK电视节目中,关于习近平访日的预期,断言称“不是协调日程的阶段”。
高压
中国也展示了强硬姿态。针对冲绳县石垣市议会通过了钓鱼岛地址更名议案,中方愤怒地表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挑衅。坚决反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语)。
22日,中国海警局四艘船只驶入钓鱼岛附近并航行了四小时。据日方相关人士称,每次平均时间为两小时左右。据分析此举意在对日本对钓鱼岛更名进行报复。
从2017年9月起,到再次确认2020年春作为国宾访日的2019年12月的首脑会谈为止,认为这期间日中关系较为稳定的观点占主流。但之前从2012年起的几年间,两国曾因钓鱼岛问题激烈对立。北京的外交消息人士预测称:“关系不如2012年时那么紧张,但朝着再次恶化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将持续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