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溪:中美竞争及更大的全球挑战

时间:2020-06-25 06:3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美国扩大对中国科技企业制裁并不让人意外,中国科技企业已在通信、人工智能和数据服务领域取得领导地位。美国将技术视为与中国竞争的主战场,限制中国企业能力,切断它们与美国企业联系或阻止它们进入美国市场。

美国的目标是加速其海外制造业回流,并减缓中国在疫情之后经济恢复和技术进步的步伐。美国司法部长威廉·巴尔2月在华盛顿一场会议上说:“中国当前技术对美国施加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还重申了对中国强迫美国企业技术转移的指控。

美国的担忧带来了政策上的动作。美国最近发布了一系列旨在阻止中国5G领导地位的政策。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发布了美国运营商不能购买或接受中兴和华为服务及设备的要求;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则修改了出口管制条例,以扩大出口控制清单,并警告出口商很可能遭拒绝发出出口许可证。

一些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也以涉嫌危害美国安全或国家利益为由,被纳入制裁清单,还对三星、海力士、村田和台积电等企业施压,以切断其对中国的供应。此外,美国也对中国技术的军民两用抱有指责,这也许是事实。但是麻省理工技术评论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投资了更多以商业而非军用为目的的人工智能技术,但美国则相反。这可能将削弱美国商业技术的竞争力。

上述制裁或措施正取得特朗普政府所期望的效果。这当然也有一个明确的国内目的:它巩固了特朗普在选民中的形象,即强人领袖和对中国强硬。中国对此予以了回击,去年中国花费290亿美元成立了促进国内半导体生产的基金,且中国大力开发国内市场,并提升商业环境。

与此同时,华为也将通过与本土制造商合作(如紫光),推出不含美国芯片的智能手机。随着疫情暴发,中美双方开辟了另一条战线,就疫情起源阴谋论展开口水战。这提高了两国公众对彼此的愤怒,也增加了围绕脱钩的叙事主题。

但全球投资者并不须要对脱钩过分悲观。首先,中美竞争及部分脱钩将是两国交往的“新常态”。虽然中美存在分歧,但是并不可能完全脱钩。考虑到应对全球挑战的迫切需求,它们之间那些不情愿的合作仍然将十分紧密,例如,全球健康、气候变化、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恐怖主义、全球贸易体系和经济复苏。

在去年12月北约峰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对路透社提到中国是美国的战略挑战,但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现在就是敌人。”美国将与中国关系视为“强有力的威慑并辅以接触”的竞争关系,正如特朗普一方面发动对华贸易战,另一方面尝试建立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联系。

特朗普这种直率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有利于他再次当选的有力的政治武器。美国历史充斥着利用外部压力或危机,来激发国民恐怖和焦虑感的案例,以此团结国会、工人和产业领袖以应对国家威胁,跟中国不断升级的争吵也并不例外。

为了赢得选票,我们将看到更多的针对中国的牵制行动,不仅包括对技术领域更严格和更广泛的控制,也包括对香港、台湾和新疆问题更大的干涉。中美脱钩速度,是由白宫的国内政治和经济目标所决定的。

其次,虽然中美地缘技术竞争在加剧,但就此得出对美国制造业供应商形成负面影响的判断,还为时尚早。一些调查显示,美国企业正因科技战离开中国,但仍有一些留下来,当然它们也对中国政策仍怀不安。因此,中国正用越发开放的工业和技术政策,保护知识产权的意愿,为海外投资者创造机会。

中国市场与美国技术合作空间很大。例如,2019年高通公司总收入242亿美元,中国市场占47.8%(约116亿美元)。如它退出中国市场,利润将大大减少,且影响研发投入进而削弱竞争力。作为高通竞争对手和合作者,华为2019年从美国进口零部件,从上年度110亿美元,提升到2019年的187亿美元。破坏这条供应链没有意义,或是说比较优势法则没过时。

第三,中美和世界真正需要担忧的事情,在于如何完善国内政治和社会不公平之处,并应对来自全球的挑战。

下一波经济繁荣红利,可能须要等到2025年至2030年之后,即6G、边缘计算、L4级自动驾驶和数字交通系统的成熟。但从现在起到那时,对所有经济体都将是挑战。各国应聚焦于如何找到实用策略,应对疫情之后的挑战,例如加强全球合作、对信息与通信技术和创新进行投资或促进自由贸易,以加速恢复经济,及应对其他全球挑战。

但是,随着民众对于全球化失去信心,世界正在滑向一个相反的方向,反而为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开辟了道路。从香港到智利,各地抗议者并非因贫穷与压迫而走上街头,而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层。这些年轻的数字技术使用者,被社交媒体上相应的假新闻和假消息所影响。

争辩西方或东方国家制度优越性是没有意义的,西方民主制并非一定带来公平,东方集中制也并非总是严厉,两种体制都在吸收对方优点,促进创新和稳定。可以看到中国更好地控制住了国内疫情,甚至向世界伸出了援手。

大多数决策者没有失去智慧。在全球经济下滑局面下,更强调多边合作。中国一定会坚持自己的道路而不被贸易、技术或金融竞争分散了注意力。如果在这次疫情之后,各国以意识形态来行事,例如“提倡建立一个贸易版北约”,而不是合作精神来管理经济和依赖科学,无论是冷战还是热战就都不会停止。

(作者是中国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兼职副教授)

本文英文版原载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院电子刊物Asia Global

赞一下
(30)
68.2%
赞一下
(14)
31.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