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胜玉:中印冲突化解之道

时间:2020-06-23 15:5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近日,中印边界风波又起,且一浪高过一浪。先是两国边防部队前线官兵,在拉达克地区加勒万河谷附近对峙;随后又发生“暴力肢体冲突”,据称已造成双方官兵数十人伤亡,具体数据有待中印官方公布。这是自1967年中印在乃堆拉山口爆发武装冲突(据称印军伤亡540余人)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边界冲突,也是自1981年中印启动边界谈判以来,边界地区最严重的冲突事件。

针对当前中印冲突化解之道,笔者有如下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莫迪澄清越界事实,有意和解,是为两国和平百姓福祉计,不要理解和宣传为“认怂”,中国应顺势而为推动和谈。

莫迪6月19号在全国党派大会的紧急会议上,莫迪表示:(中方)没有人进入印度领土,也没有印度哨所设施被拆除。

笔者认为:莫迪澄清越界事实,是有意和解,是为两国和平百姓福祉计,不要理解为“认怂”,中国应顺势而为推动和谈。

在媒体上看到一些文章一些人提出莫迪此为“认怂”,笔者完全不赞同,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行为。如果中国决策层,中国和印度国内政客专家学者百姓,都将此莫迪的越界事实澄清理解为莫迪“认怂”,将可能是极大的误判,误解。莫迪能成印度大国总理,其国家格局,和个人胆略,绝不应该被低估。此种“认怂”的理解和判断并大肆宣扬,将不但不利于中印冲突的后续和平解决,更将极大可能刺激印度。故这种“认怂”的声音,是极其有害的。

把莫迪对事实的澄清解读为 “认怂”,是少数人的格局缺乏的局限理解和利益驱使的行为。批评他最响亮的,莫过于反对党派的前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Rahul Gandhi),他在推特上直接攻击自己的政坛老对手“Nerenda Modi实际上就是Surender Modi(投降派莫迪)”这条推很快就得到了2.1万次转发和9万多个赞。在去年印度全国大选惨败莫迪之后,拉胡尔总算是找到了机会反击。但拉胡尔·甘地这一切的对莫迪的抨击,更多的只是借机攻击敌对政党行为,拉台本党支持捞取本党政治利益而已。

印度当地媒体《印度斯坦时报》说,莫迪之所以认定没有中国军队进入印度边境,主要是在对抗反对党的质疑,因为反对党会借此继续追问莫迪"丢失了印度的领地",而这会让莫迪陷入到更为两难的境地。上周二中印边境冲突刚刚发生时,当晚莫迪在家中会见了国防部长与外交部长。但是当时他并没有就冲突事件做出正式回应,只针对印度国内愈发严重的新冠疫情继续发表了讲话。莫迪的刻意回避也引起了反对党领袖拉胡尔·甘地的追问:“你躲到哪里去了?你为何保持沉默?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们的士兵为何死亡?”

莫迪这种有意的回避及对事实的澄清说明,就是莫迪的国内管控和友善行为。可以看到,莫迪理性软化的态度,激起了印度国内民众的愤怒,不少的印度民众开始抵制中国产品,除了有人砸坏中国的小米手机发布到网上外,还有一则短视频是有人将家中的中国产电视从三楼扔到楼下。相信中国能充分理解莫迪在国内的不易。莫迪在他的第二个五年任期中,先是遭遇了经济疲软,随后新冠疫情爆发,尽管莫迪采取了极为严格的封锁政策,但是本国密集的人口和薄弱的医疗基础,依然让印度国内封锁了近3个月后,感染人数却依然不断飙升。截止6月22日,印度的感染人数已经超过42万人,并仍以每天一两万的人数在增长。

二、过猛的备战震慑,可能不但起不到震慑作用,反倒加剧双方备战,应合理管控双方备战行为,减少更大冲突爆发的可能。

大国国防,往往追求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备而不用,不是浪费,而是目的。中国和印度双方的军事震慑初衷,本意绝对是和平,并不是真为了打仗。但过猛的备战震慑,可能不但起不到震慑作用,反倒加剧双方备战,加大冲突加剧的可能。

“印度军队正向拉达克集结!”印度《论坛报》20日称,“印度陆军已动员更多部队向前线集结,在拉达克驻扎的部队规模是以前的两倍。”报道称,通往列城的高速公路已被印度军方接管,大量步兵、炮兵和工程部队正在向拉达克汇集。社交媒体流传的照片也显示,通向前线的高速公路出现大批拖挂着牵引式火炮行进的军车。报道提到,由于实际控制线附近的道路条件不佳,印度空军出动大批运输机参与到抢运任务中。由美制C-17、俄制伊尔-76重型运输机以及安-32中型运输机组成的空运部队出动了比以往更多的航次,以“尽快将人员和物资从各个地方空运到拉达克”。

在距离喜马拉雅山区数千公里之外的安达曼群岛,印度海军也没闲着。《印度时报》20日称,印度海军已经要求在安达曼群岛的舰艇提高戒备,尤其是“防备中国潜艇渗透”。报道称,印度海军高层相信,“中国在拉达克地区遭遇人员伤亡后,可能不会继续在实际控制线扩大冲突,而是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其中包括具有战略意义的安达曼群岛”。为此印度海军要求向当地部署多艘导弹护卫舰甚至是驱逐舰,同时需要有3-4架P-8I巡逻机不间断提供空中侦察。

《印度时报》称,巴达乌利亚表示,部署在实际控制线附近的中国空军每年夏季都会进行例行演习,但“我们注意到今年的部署比平常更多”。他强调:“很明显,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适当的部署,能够应对任何突发事件。英国《每日邮报》20日称,印度空军已将升级版米格-29战斗机、苏-30MKI和“幻影2000”战斗机、“美洲豹”攻击机调到前沿机场,“随时准备执行紧急任务”。美国《军事观察》杂志20日称,印度于6月18日宣布从俄罗斯紧急采购12架苏-30MKI和21架升级版米格-29战斗机。俄罗斯方面表示,一旦印度提交采购方案,将在最短时间内交付这些战斗机。

中国其实也在进行着一些兵力集结及演习,通过抖音等网络平台,老百姓也能看到一些军演现场及军事运输视频。

不能否认的是,中印两国之间加紧的备战震慑,确实存在加剧双方备战的可能。故备战的强度和广度,建议中印双方备战震慑的操作都可以适当“悠着点”,如此可以防范加剧双方备战行为,减少更大冲突爆发的可能,为和平解决当前冲突减少阻力,减少更大意外事件出现的可能。

三、谁都不是吓大的,戳人家伤疤的警告性喊话,不建议采用。

《环球时报》胡锡进对时事进行的微博及媒体点评已经火到足够引起美国总统特朗普这样的世界超级大国领导人的关注了。笔者不清楚他的言论是否是他的个人行为。但是我在想,既然他的言行已经有巨大的世界影响力,直接能影响中国国家利益,那么就得站在国家角度来考虑他的言行了。

近日胡锡进在微博上说:印度媒体称,中印边境地区的印军已被赋予“完全”的行动自由,包括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枪支。若属实,这严重违反中印两国《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中印边境地区虽然不时紧张,但两国军队已经几十年没有相互开火。若印军今后向中国军人开枪,两国边境地区将完全变成另一面貌。老胡必须警告印度的民族主义者们,如果他们的军队连“打架”都打不过中国军人的话,枪支和其他军械更帮不了他们的忙。因为中国的军事力量要比印度的先进、强大得多。一些印度人狂妄地以为印军现代化了,能够击败解放军了,可以报1962年的一箭之仇了。我想告诉他们,1962年时,中印的经济实力差不太多,而今天,中国的GDP是印度的大约5倍,中国军费西方估计是印度的3倍多。印军如果升级同中国的边境冲突,使之成为战争的话,只能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碰。

谁都不是吓大的,戳人家伤疤的警告性喊话,是提醒人家报仇呢?还是想吓住人家?印度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世界大国,我们要照顾其大国尊严,不应用这种戳人家伤疤的警告,来损及其国家尊严,也达不到劝和吓阻的目的,只会刺激印度国内更大的反华情绪,只会让印度政府在国人面前做出更强硬的举措。

四、中国可以考虑帮助印度缓和与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紧张关系,给印度传递和善之意。

印度最近也在极大避免与“巴尼中”三线对抗。自从去年8月莫迪宣布废除保证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宪法第370条,将自治的查谟-克什米尔邦拆分为两个中央直辖区。此后印度与巴基斯坦就克什米尔地区不断交火,先后大大小小冲突多达上百次,双方死伤人数过百。

除了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地区之外,印度一直以来的版图野心还包括“近邻小国”尼泊尔。不过此前一直忍气吞声的尼泊尔最近也突然硬气了起来。13日,尼泊尔议会通过新的宪法修正案,直接以法律形式将印度尼泊尔争议领土划入尼泊尔版图,并于5月20日对外发布新版全国行政地图,将卡拉帕尼等争议地区进一步明确为尼方领土,硬杠印度。不但如此,尼泊尔军方在修正案通过后还向争议地区附近增加了军事部署。

中国不妨可以考虑帮助印度缓和与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紧张关系,给印度传递和善之意。中国和巴基斯坦是“老铁”,中国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是完全可以很好沟通的,此时助力缓和印度和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紧张关系,处于国内抗疫焦头烂额的莫迪会明白中国的善意的,如此也能给莫迪在印度人民和各政党面前一个更好的台阶下。对最终化解中印冲突将是极其有利的。

五、如果中印之间最后自己无法化解冲突,不妨考虑成全特朗普,让其调停中印冲突有功,有力提升个人全球领导力和影响力,助其连任。

近期的特朗普面对国内各种被动的局面,急于实现连任的特朗普,在想着各种招实现连任。此次中印边界对峙爆发之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发推特表示,“美国已经做好准备,愿意且能够调停和裁决中印边界争端”。美国总统特朗普20日评估中印边境对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局面”,美国承诺尽力帮助中印两国对话。中印自5月初在边境对峙以来,特朗普曾多次表态,5月27日并发推文表示美国“愿意且有能力”在中印之间斡旋调停,但当时被两国婉拒。

特朗普调停中印冲突的“居心”何在?

我们先看看特朗普的决策思维逻辑。我想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是比我们大家更了解特朗普的决策思维逻辑的。博尔顿的新书《事发之室:白宫回忆录》,在6月23日正式上架前,已经在亚马逊官网因为热烈预购登上畅销书榜首。博尔顿认为,在他任职期间,他很难确定特朗普做出的任何重大决定不是基于连任的算计。博尔顿认为在特朗普心目中,个人的政治利益和美国国家利益混搅在一块儿。特朗普不仅在贸易问题上,而且在整个国家安全领域将个人和国家混为一谈。“在白宫任期内,我很难确定特朗普做出的任何重大决定不是基于连任的算计。”

笔者认为:特朗普迫切想调停中印冲突,这不见得是特朗普想拉拢印度倒向美国,更可能是特朗普的拉抬选举策略。他应该是在认为如果能充当世界领导者,调停中印冲突有功,不但能满足其世界有巨大影响力的领导地位和形象,将有力提升全球领导力和影响力,为其连任赢得正面效应,助其连任。

从疫情防控及国内骚乱控制,特朗普的决策都是以如何有利于连任来做最终判断决策的。特朗普的决策逻辑以个人连任利益至上,也怪不得特朗普,是美国多党制定期竞选的国家体制的缺陷弊端铸就的,此时的连任利益至上的国家决策逻辑,是弱势的总统被逼无奈的选择,国内的敌对政党,反特朗普的政治精英群体,及一众媒体,鲜少支持特朗普。特郎普只能自己帮自己,国内找不到太多支持者的时候,域外他国反倒是相对国内势力来说,对特朗普最友善的。

当然,如果选择让特朗普当这个调停者,也确实应该权衡美国介入的利弊。6月16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声明中公开表示,特朗普与莫迪在本月2日曾就中印边界对峙通过话。由此看出,美印高层在此次中印边界对峙事件中保持了紧密沟通。有些人考虑到中美关系正处于全面对抗的困境之中,认为美印完全有可能在边界问题上联合对华施压,也觉得有可能如让美国搅进中印谈判,可能让印度全面倒向美国。但笔者不认为这是特朗普近期热衷调停中印冲突的出发点,他更大的愿望可能只是想借机调停中印冲突有功,有力提升全球领导力和影响力,助其连任,而并不是很多人认为是特朗普想拉拢印度倒向美国的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美国的政治精英可能这么想,但特朗普可能压根不关心这个。

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始终是若即若离。虽然是美国印太战略国,但是印度同时也加入了中国倡导的金砖五国,是亚投行的重要成员。这些年印度一直是采取两边摇摆的政策,时而与美国靠近,从而要求中国加大投资的筹码,同时减少与中国冲突而造成的风险。另一方面与中国靠近,抗击美国在克什米尔穆斯林以及贸易问题上的施压,同时减少巴基斯坦的边境压力。作为政坛的老狐狸,莫迪清楚的意识到,印度在美国眼中,是印太战略的一步棋,用来钳制中国。一旦中印发生冲突,美国将成为既得利者。大国博弈的印度当然不希望变成棋子,更多是希望以棋手身份。

 故,如果中印之间最后自己无法化解冲突,不妨成全特朗普,中印都想管控冲突实现和平,权衡利弊,如果弊不是太大,让其调停中印冲突有功,有力提升全球领导力和影响力,助其连任。

与具有美国的精英传统思维的政客拜登当总统相比,让特朗普继续连任,对中国是利大于弊的。我想这也是中国近期明确表示要排除干扰,加大采购美国农产品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考虑思维。

让特朗普参与调停中印冲突,对当前严峻的中美关系可能能起到极大的扭转缓和奇效,特朗普作为中间人,没理由再和中国闹的很僵,在对中国的恶意行为上将会极大收敛。最后达到的效果将是,一举扭转当前中美关系恶化势头,也让中印化解冲突实现和平。

更可以想象的是,特朗普因此保住连任,中美印三国以更友好的大国关系走进特朗普的下一届任期。

作者:彭胜玉(战略研究员)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13699116908

赞一下
(18)
11.3%
赞一下
(141)
88.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