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羽:何谓“诋毁中医”也?

时间:2020-06-15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热点话题

近日,中国北京市中医局发布了《北京市中医药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第三十六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对中医药作虚假、夸大宣传;不得冒用中医药名义牟取不正当利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任何方式或行为诋毁、污蔑中医药”。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二款之规定,诋毁、污蔑中医药,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时间,引发社会舆论极大关注。

首先,何谓“诋毁、污蔑”?认为中医药无效算不算?认为一些药物有毒性,对肝、肾会造成损伤,算不算?其界定范畴,相当模糊。而一旦有“诋毁、污蔑”的嫌疑,可能会被视为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管理相当之严厉。

先不讨论法规制定的技术性问题。出台中医药条例,是为了促进中医药发展,特别是应对来自西医界的质疑和否定。而行政权力介入本属于学术讨论范畴的中西医之争,于情于理,显然有些越俎代庖,不合乎情理。

此外,中西医之争,掺杂了一些中国国内的意识形态因素,特别是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势下,也是一个现象。

无独有偶,因抗击冠病疫情而成为网络红人的复旦大学教授张文宏,在直播时鼓励大家在早餐时多进食鸡蛋、牛奶等食物,少食用面、粥等;被人认为是崇洋媚外:“鸡蛋、牛奶的西餐就优于传统的面粥吗?”

鸡蛋、牛奶富含蛋白质,米面中主要以淀粉为主,蛋白质较少;而蛋白质是机体合成具有免疫功能的抗体蛋白,维护机体渗透压的白蛋白等物质的主要来源。补充蛋白质是维护机体健康的科学常识,并不存在所谓的东西方文化之争。

一些舆论认为,贬低中医,是崇尚西方文化的思想使然,是对民族文化的背叛。这大可不必如此上纲上线。将意识形态之争引入科学讨论之中,是极其不可取的。中国如若想致力于科技创新、弯道超车,就更应该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提倡科学独立的精神,而切忌将政治因素掺入其中。

制定条例也反映出,在中西医之争中,中医的不自信与过于敏感。有人曾言,中医之于中国人,与信仰无异。只要有中华文化的地方,就有中医存活的土壤。

其实,以中西医为命名,并不准确。一般认为,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来称呼更为合适。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类似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模式,而以循证医学为代表的现代医学模式,并不能简单地规定为西方专利。

在现代医学发展迅猛的背景下,传统医学的处境确实略显尴尬。其学科体系的发展,试图引进现代科学的评价标准,既有内部的质疑,也有技术上的困难,所以遇到了一定的瓶颈。

客观来讲,接受以循证医学为评价的标准,是传统医学走向现代的必经之路。对经典的药物、药方、诊疗方法,进行客观、标准化的评价,验证其安全性、有效性,既有助于本学科的发展,也是对维护社会大众身体健康负责任的举措。

然而,在要不要接受、如何接受、如何实施现代医学的评价体系上,传统医学还处于进退维谷的状态。

作者是医学博士与法律硕士

英国牛津大学客座研究员

赞一下
(102)
84.3%
赞一下
(19)
15.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