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蒋某事件”警告资本不得主宰舆论场

时间:2020-06-12 07:3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北看记

社会名流的艳史、婚外情总是特别吸引眼球。今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太子爷”、35岁的淘宝天猫总裁蒋凡被曝与淘宝第一网红张大奕有染,而踢爆这段丑闻的赫然是蒋凡妻子。蒋夫人在微博上开火,隔空点名警告张大奕停止招惹其老公,震撼全网。一时间,“原配手撕小三”“贵妇PK厂妹”等有声有色的故事传遍全网,拖累阿里股价一度猛挫近2%,市值一度蒸发超过400亿港元(72亿新元),张大奕背后的美国上市公司股价更一夜暴跌10%。

蒋凡事件最终以男主角被阿里除名合伙人、记过、降级、取消奖励金了事,理由是“个人家庭问题处理不当”“给公司声誉造成重大影响”,但阿里也强调经查明蒋凡与张大奕的经营活动无利益输送。另一方面,蒋夫人的微博则在她开撕后立马被禁评,她揭发的热辣八卦竟没登上微博热搜榜,引起网民批评微博与阿里利用资本实力护短。阿里是微博第二大股东,持股高达30%。

事情眼看就像一阵风般过去了,岂料一个多月后,蒋凡化身“蒋某”再次刷屏——中国网管部部门前天宣布,针对新浪微博“在蒋某舆论事件中干扰网上传播秩序”“传播违法违规信息”,责令暂停更新微博热搜榜一周,新浪微博还将面对罚款的行政处罚。

不必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蒋某”指的就是蒋凡,他在一夕之间从绯闻男主角,变为让新浪微博热搜停业一周的导因。据说,下周四的中国电商“618大促”原本是蒋凡的“正名之战”,如果他领导的天猫能漂亮地压倒劲敌拼多多,就能稳住他在阿里的地位,此时绯闻再次被唤醒,他运气显然不佳。

至于网管部门为何出手处罚新浪微博,自然不会是为了介入家庭纠纷,而是要震慑中国网络世界里呼风唤雨的资本势力,警告它们不得以金钱操控舆论场。

互联网公司利用搜索功能牟利,制造热搜、热度的相关假象,其实已有很长一段时日了。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许多看似网民自主选择的结果,包括热点排行、数据、声量与热度,都可以用钱买,更不是秘密。2018年上半年,中国网管部门也曾接连下令新浪微博整治热搜榜、热门话题榜等版块。中国主流媒体也乘势而上,批评微博“热搜榜”背后的灰色产业链,花钱不但能上热搜,也能使负面新闻“撤热搜”,网上的新建搜索词、粉丝、点赞、阅读数、讨论人数等也都有报价,可以买卖。

《北京青年报》当时测算,一天24小时保持在热搜榜需要几百万人民币,这类操作当然非升斗小民玩得起,但对财雄势大的富豪或企业,或者需要造话题、打造明星的营销公司、经纪公司而言,只不过是生意经的一部分。

然而,官方整治归整治,资本对舆论的操作也在继续前进。只要出得起钱,就能控制信息的散播或消失,从选秀节目、偶像养成类节目中造出某个红人,还营造成是网民自主选择的假象。所谓的“流量明星”应运而生,指的正是颜值高、粉丝众多,常年占据微博热搜和娱乐头条,话题度火热,却让人记不起有何代表作的年轻艺人。

网络有句流行话说“流量为王”,想想也蛮虚假的,因为流量可以人造,所以资本更是王,能营造一番虚假的狂欢,再从中牟利。

时隔两年后,官方再次敲打微博,指明其问题是“干扰网上传播秩序”,强调网站平台“不得随意干预信息正常呈现”。许多人这样解读个中信息:舆论场也是“国之重器”,资本不得操控舆论场,换言之不容许国家权力被资本分薄。还有人猜想,这会不会是互联网反垄断的导火索?

从维护信息自由的立场看,舆论不论是被资本或权力操控,都不是让人乐见的结果。不过,当舆论平台被资本异化时,官方的监管就有必要。毕竟资本的本质是逐利而不是道德,舆论阵地被资本操控是个可怕的概念。

同时,近年还有另一个现象值得警惕:社媒不只打造流量明星赚钱,也拿民族主义牟利。出于刷流量的动机,有的媒体与平台夸大渲染或凸显外国对中国的打压,塑造中外对立氛围,或者渲染国外负面新闻、炒作“多国渴望回归中国”之类的刺激民族主义的假消息。这些舆论的张扬,有的引起了西方对中国的误判,怀疑中国走和平道路的决心。是谁在主导与生产这类舆论?它们究竟对谁有利?是自媒体公众号,是资本、还是国家?这个问题,是不是也该研究一下,管一管?

赞一下
(267)
97.8%
赞一下
(6)
2.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