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展霆:中国直播带货 VS 地摊摆货

时间:2020-06-11 07:3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早点 途京拾趣

林展霆

冠病疫情近月来重创中国零售业,许多实体商店还没等到人潮归来,买家已转移到另两个更接地气的场景——手机里的直播间和城市街边的地摊,也让人见识到中国疫后重建经济的各种可能性和复杂性。

“直播带货”在中国由来已久,但企业大佬和官员纷纷亲自“下海”做直播带货,还是近一两个月的事。疫情期间,更多商家开始通过电商直播出售滞销商品,从农产品、家电到各种小商品,无所不卖,销售模式让人耳目一新。

尤其吸睛的是,中国多地县长市长,以及著名企业家如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锤子科技CEO罗永浩等人也赶搭这趟快车,在镜头前直播耍宝。

或许是堂堂企业老总在镜头前榨果汁、卖电器的反差很有娱乐性?这一轮“直播带货”确实吸引了不少眼球,有者如董明珠被冠上“销售女王”的头衔,赢得不少掌声;另有人则因说错产品名称、表情僵硬扭捏、说话像念稿而被讥讽是“直播翻车”,为消费者带来不一般的消费与娱乐体验。

这股“直播带货”还没退烧,“地摊摆货”的热潮随之兴起。为应对疫情冲击下的就业危机,中国好几个城市近月开始放宽对“地摊经济”的管制,允许流动商贩占道经营;再经过中国总理李克强上月底在全国两会给地摊经济点赞,“摆地摊”更是瞬间成了风潮。

一个被誉为“新零售的前哨”,另一个则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原始经济模式,乍看风马牛不相及,但也有人形容,摆地摊本质上其实就是“线下的直播带货”。确实,这两个买卖平台有雷同之处:它们的门面偏向粗糙,不涉及过高成本,两者都是人们进出自由的大卖场,摊主几乎想卖什么就卖什么。

更关键的是,在经济萎靡的大背景下,它们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缓解一部分人的就业压力。以直播带货为例,招聘网站“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后一个月内,在线直播招聘职位数一个月内同比暴涨83.95%,招聘人数增幅更达132.55%。

直播带货和地摊摆货相继走红并非偶然,两者皆是疫情所致的就业压力下,倒逼出的新商业模式。尤其大众消费能力未恢复到疫前水平之时,这更不失为打破思维框框的一种探索性模式——在人们不太愿意出门或花大钱的情况下,如何让商品以更低价、更有趣味、更接地气的方式继续吸引顾客,撬动中国国内依然庞大的经济内需?这股变通能力,以及愿意转型甚至是放下身段的勇气,其实也令人相当敬佩和鼓舞。

当然,作为新经济模式,直播带货和地摊经济肯定会有令人诟病的不成熟之处。像一些名人直播带货动辄就是数亿元销售单,引发关于数据真实性的质疑;地摊经济则在火爆仅一周后,就被官方和官媒以不卫生、难管理、不适合一线城市等理由迅速降温。

地摊经济如今看来是没法“光荣回归”了,但换个角度看,直播带货其实也不失为地摊经济的“进化版”。虽然直播无法为街头添加令一些人着迷的烟火气,但它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地摊经济草根、开放、接地气、注重性价比的特点。

而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民众消费能力低迷的时期里,这样一种比传统零售渠道更贴近生活的商业模式,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越来越重要的支柱。相较于世界上很多国家,中国在后疫情时期进一步发展直播零售产业,已具备生态与硬件上的显著优势。

疫情当前,各国绞尽脑汁突破框框为国民创造就业岗位。直播带货和地摊摆货此时在中国制造了另一种空间,提供或许是传统上属非正规的就业机会,但至少还能为人们提供一些动力;即使执行中可能带来负面效应,但作为一种暂时性的过渡方案,或许还值得各界予以更多包容。

网上有人说:“没工作?去直播啊!”再回头看看企业大佬们的带货秀,一闪神稍有画面卡顿、念错产品名字、产品数量混淆等状况,就被形容为“翻车现场”;有感这行门槛虽不算高,但要在这么多“带货者”中脱颖而出,一丝懒惰和怠慢都不得有。线下摆摊转向线上叫卖,赶搭新经济列车始终还得付出努力,专业也肯定值得人们尊重。

赞一下
(31)
86.1%
赞一下
(5)
13.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