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近几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中美贸易战、2019冠状病毒疾病全球大流行导致的全球供应链断裂、美国发动的国际地缘政治对中国的围堵,都是中国现在和将来对外经济交往中,所面临的极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更为棘手的是,这些挑战也许才是中国所遇到的麻烦的开始。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所实施的全方位融入国际市场的战略面临巨大考验,中国可能不得不从出口导向的国际化战略,更多地转向依赖国内市场。这既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中国经济安全的需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5月14日召开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全国“两会”座谈会中,再一次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由此看来,国内国际双循环已经成为中国新的战略选择。这一战略的转变,必将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实际上,中国国内的循环体系的建设一直都在进行之中。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国内循环体系的完善具有极大的紧迫性。中国正力图加快在国内建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需求链,加强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资源循环。最近,中国又重新提出大力推动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这些都是建设中国国内循环体系的重要举措。
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
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完全本地化,对大部分国家是不可行的,但对中国这样超大型市场而言,是可以尝试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应该可以满足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的要求。
中国目前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已经占据中心位置,围绕产业链所形成的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体系是全球最为完整的。由此形成的强大企业生态系统,集产业配套、融资、生产性服务、开放性研发和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于一体,能够为商业活动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这是吸引跨国公司最强的磁性和粘合剂。
中国目前的短板是生产和供应链的高端环节薄弱,未来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弥补这个缺陷。另外,中国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兴基础设施建设,也会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