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作者认为中美关系正在日益紧张。如李显龙在文章中分析的:“在当前的美国总统竞选活动中,外交政策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即使有,其主要焦点也是‘美国优先’这一主题不同版本的论述。在中国,领导层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国内政治稳定,并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软弱和屈辱之后,再次展现出一个古老文明正在崛起的雄心。因此,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美中会根据对国家利益的理性考量来处理双边关系,甚至拥有互利共赢的共同愿望。两国不一定会走上对峙的道路,但也不能排除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按照作者的逻辑,在上述背景下,一旦新加坡和东盟国家被迫选边站,在中美两边都不会有好日子过。显然,如果倒向美国,它往日的公共服务较少提供了,甚至安全都不一定提供,或者要求花钱买美国安全,而且美国的钱也不会很容易给你挣了,同时中国也不会不对此有所动作;倒向中国,同样美国不会放过,而且中国会怎样对待新加坡和亚洲国家,也没有把握。
因此,李显龙文章里强调的“中美谁也不得罪”的确是真话。
李显龙文章的暗示
然而,面对李显龙在上述文章中阐述的中美关系的紧张前景,当务之急理应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很遗憾,李显龙对此没有提出明确解决办法,用他的话说就是“新加坡和其他亚太国家可能对事态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但他在文章里又有暗示:这就是相对亲美国,这可能不包括特朗普个人,这从作者在文章中对特朗普处理“非典”、处理盟国关系的态度上可以看出来;同时,作者还希望更多区域大国介入,最终制衡地区不安趋势;至于制衡哪个国家,李显龙没有明说是中国。
李显龙在分析美国时指出:“美国慷慨、开放的政策极大地造福了亚太区域,这些政策源于根深蒂固的政治理想,及其作为‘山巅之城’和‘光照诸国’的自我形象,但它们也反映了其明智的自身利益考虑。一个稳定而繁荣的亚太区域,首先是冷战时期对抗共产主义国家的堡垒,然后是世界上一个由许多对美国友好、稳定而繁荣的国家组成的重要地区。亚太区域为美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重要的生产基地。这也难怪美国在亚洲有几个最坚定的盟友,如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还有一些长期合作伙伴,如新加坡。”在这里,李显龙对美国的亲近感表现得显而易见。
而在对比中国时,李显龙则认为中国在这一地区扩展影响力、接替美国所扮演的安全角色有两个障碍。他在文章中说:“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在南中国海与本地区的几个国家存在海洋和领土争端,这些国家会认为,中国的海军部署是为了推进其海洋和领土主张。”
第二个障碍是:“许多东南亚国家都有为数不少的华裔少数民族,他们与占多数的非华族的关系往往很微妙。这些国家对任何中国对其华裔人口有过度影响的看法都极为敏感,尤其是回想起中国在1980年代初之前,一直支持东南亚共产主义叛乱的历史。”李显龙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敏感因素将制约中国在东南亚事务中的角色。”尽管在文章中李显龙也强调了今天中国在经济上的重要性以及美国无法取代的现实,但强调“中国的大公司已开始在海外投资,但它还需要很多年,才能拥有与美国同样规模和水平的跨国公司”。这里更不要说共同的价值观了。
除上述暗示之外,作者强调的另一个点是:引入日本和印度的力量进入区域,制衡中美冲突。作者在文章里说:“美中并不是唯一在本区域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主要国家;其他参与者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日本,鉴于其经济的规模和先进程度,对本区域的贡献良多。”同时还专门强调了印度,认为“印度也具备巨大的潜在影响力。在总理莫迪的领导下,印度做出战略调整,宣布‘东向行动政策’(Act East Policy),其他国家也期待看到这一政策付诸实施。”这一引入外力的思想,和他的父亲李光耀前总理的思想脉络完全一致。
除了上述应对新形势的立场外,综合李显龙文章的全文,能看出来他对新加坡和亚洲国家面临当前新形势的困惑和矛盾,尤其是面临中美关系发展的新态势,以及当前全球性疫情的背景时。但很显然,一旦他被迫在中美间选边站队时,他的立场显而易见。
笔者认为,新加坡和东盟必须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区域内的力量,为缓和中美之间的紧张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才能避免被迫在中美之间二选一的悲惨结局。否则面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又没有区域内其他方的国家集团对此加以抵冲、劝和的话,那么所谓的中美谁也不得罪的话将没有任何意义;最后如果中美冲突加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新加坡和东盟国家必将在中美两国中二选一。至于引进其它力量进入区内,那也需要有旗帜和骨干力量,否则以新加坡的份量,届时甚至在区域内都会变得无足轻重了。这一切,岂不完全事与愿违?
(注:作者为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email protected])